【喀斯特大山中,山民凿出10条“天河”】喀斯特大山中,山民凿出10条“天河”
文章图片
高流大沟 。(受访者供图)
文章图片
当年修渠人,如今的护渠人单怀忠 。(受访者供图)
山多、沟多、英雄多,是贵州省毕节市生机镇留给外人的第一印象 。但当地人都知道,这“三多”中的后“两多”,是被“一少”给逼出来的——当年的生机,水少,水太少了 。
“生机公社山连山,看见河水喊口干 。缸里没有三碗水,只用干粮来就餐 。”
这是生机镇高流村多年前的一首歌谣 。生机镇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境内高山沟壑纵横,天上下雨少,河边挑水难 。
村里的老人回忆,“下山挑水一个早上最多三个来回,只够人畜饮水,灌溉庄稼只能望天求水 。”
生机镇,苦旱久矣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机人开始在茫茫大山中开凿水渠,将山顶的一处处水源引往山间的村里 。前赴后继的生机英雄腰挂绳索,手持钢钎錾子,挂在一面面几百米高、刀削般的绝壁上,一锤一炮,硬生生开凿出十条沟渠,为自己的家乡带来了流淌的生机 。
“就想苞谷饭里的酸菜少一点”
赤水河畔,莽莽群山,生机镇就嵌在大山间、困在沟壑里 。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也吃不了水 。曾经,生机镇里缺生机——尽管守着赤水河,可水不会往高处走 。缺水、盼水、抢水,是当地老人回忆时常挂嘴边的关键词 。
“当时村里哪里发现水源,大家都会连夜去抢水 。接水的时候发现有人来,就扔石头装神弄鬼吓唬他 。别人又怕又没办法,嘴里嘀嘀咕咕念着自己发明的‘咒语’,硬着头皮去抢水 。”高流村村民许明权回忆,对鬼神的恐惧阻挡不了对水的渴望 。
因为缺水,生机镇的农业多年跟在别人后面跑 。“我们有土地,就是没有水,种不了庄稼,只能种野菜和红薯 。”镇江村村民胡家珠说 。
玉米耐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玉米晒干,打成米面,蒸煮过后就成了当地的主食“苞谷饭” 。苞谷不够,酸菜来凑,用野菜发酵做成的酸菜,反而成了生机人苞谷饭里的“主角” 。
“小时候,都不指望能吃上白米饭,我们就想那苞谷饭里的酸菜少一点,酸菜刮油啊,怎么也吃不饱 。”提起曾经的岁月,许明权满脸苦涩 。
实在想吃白米饭了,那就背上玉米,蹚过赤水河,到河对岸的四川省叙永县换稻谷 。“背着一百斤玉米过去,就只能换回八十斤的稻谷 。”镰刀湾村的老人唐兴国说 。
就要这样穷下去了吗?生机镇座座高山的山顶并非没有水源,但溪流似乎专与生机人作对,它们绕过乡村,直接流进了山谷的赤水河 。要想引水入村,就得在一座座巍峨大山里、一道道悬崖绝壁上劈山开渠 。
“怕不怕?怕 。干不干?干!”时隔半个多世纪,当年的凿渠队员们如今都已是耄耋老人,每每提到这份坚定的初心,说起这句无畏的口号,他们的眼睛里都闪着年轻时的神采 。
“打不出这条沟,我就不回来!”
在生机镇镰刀湾村,卫星大沟依然流淌不息 。半米宽的沟,半米宽的路,弯弯绕绕穿过村里的良田 。顺着沟一路往上走,则越行越险,直至再无人烟,才惊觉已处百米山崖之上 。
把时钟拨回1956年,当时从毕节县水利科(今水电局)来了几名技术员,勘测镰刀湾村修渠的地形条件 。这已经是第三批了,之前到此的技术员看到这里险峻的地形,都摇摇头回去了 。“有个领导抬头看悬崖,毡帽就掉到底下去了 。太险了,都说打不成 。”81岁的唐兴国回忆道 。他也是后来的修渠人之一 。
和之前一样,勘测人员依然没有把握,准备打道回府 。就在这时,一位叫徐荣的技术员站了出来 。
徐荣上过战场,参加过抗美援朝 。“他性格很倔,脾气火爆,认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完 。”唐兴国说 。在所有人都觉得不行的时候,徐荣说:“这沟能成 。”枪林弹雨走过来的战士,自然也不愿屈服于眼前的天险山难 。
推荐阅读
- 收缴现场触目惊心!吉林警方破获特大非法狩猎案 27人被抓
- 公安■浙江警方破获一特大传销案 涉80余万人8000余万元资金
- 浙江警方破获一特大传销案 涉80余万人8000余万元资金
- 中缅边境云南破获特大偷越国境案 抓获61人
- 云南@云南临沧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组织他人偷越国境案
- 紧急救援!西安5人登山被困山中,78岁老太头部受伤
- 云南哀牢山中熊出没!发现被偷拍后吓得跌坐在地
- #王晓平#浙江路管系统特大职务犯罪窝串案的“漏网之鱼”王晓平受审
- 【王晓平】浙江路管系统特大职务犯罪窝串案的“漏网之鱼”王晓平受审
- 『毒品』中越警方联手侦破特大跨国走私贩毒案 抓获6名外籍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