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侃球」| 米尔顿——76人“进攻黑洞”的破局者,深度( 二 )


第二节9:20 , 阵地战中 , 接霍福德手递手传球后 , 迎着贝弗利的防守命中3分球;
第二节9:11 , 快攻反击中 , 接科尔克马兹的传球 , 迎着防守命中三分;
第二节1:43 , 快攻反击中 。 接到伯克传球 , 再次命中三分球;
第四节10:26 , 霍福德肘区持球单打中 , 从弧顶加速空切篮下的途中接霍福德传球后 , 完成上篮 。
第四节最后14秒 , 面对哈雷尔的防守命中后撤步三分球 。
最终 , 76人虽然输掉了比赛 , 但米尔顿却以7记三分拿到39分5助攻6篮板的数据赢得了主帅的信任 。
至此 , 米尔顿获得了更多的上场时间 , 也展现出了更多的76人破解“进攻黑洞”所亟需的能力 。 04米尔顿对76人进攻区域和进攻手段的优化
米尔顿给76人带来的进攻区域的优化
「AI侃球」| 米尔顿——76人“进攻黑洞”的破局者,深度
文章图片
首先 , 恩比德弧顶三分占比为21.68% , 其中 , 投进的弧顶三分中有90.7%的是受助攻三分;合理冲撞区的出手占比为28.82%;油漆区的出手占比为18.26%;中投占比为29.96%;左侧底角三分和右侧底角三分占比分别为0.43%和0.57%;
西蒙斯的三分比重均为0 , 合理冲撞区的出手比为71.47%;油漆区的出手占比为25.12%;另外 , 还有2.5%的中投 。
霍福德有35%的出手来自于弧顶三分 , 其中 , 投进的98%的弧顶三分来自于助攻 。
米尔顿弧顶三分出手占到了37.79%;其中 , 投进的弧顶三分中有接近20%是单打三分;另外 , 米尔顿还有29%的合理冲撞区出手 , 和15.21%的油漆区出手 。
通过对比 , 米尔顿的主要进攻区域在弧顶三分 , 不会影响到恩比德和西蒙斯的主要进攻区域 。
同时 , 他的单打三分在弥补76人单打三分能力不足问题的同时 , 还能够为恩比德低位背打吸引包夹;
与霍福德这个弧顶高射炮做挡拆配合时 , 又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76人挡拆进攻的威力 。
米尔顿给76人带来的进攻手段的优化
「AI侃球」| 米尔顿——76人“进攻黑洞”的破局者,深度
文章图片
恩比德的进攻主要由35.7%的低位背打、12.3%的定点投篮、10.6%的挡拆掩护人、8.2%的单打、7.2%的转换进攻和8.2%的补篮等进攻手段构成;
西蒙斯的进攻由30.1%的转换进攻、14.2%的空切、11.4%的空切以及14.9%的挡拆持球人等进攻手段构成;
霍福德的进攻由18.5%的挡拆掩护人、15.4%的转换进攻、20.2%的定点投篮、23.%的低位背打等手段构成;
米尔顿的进攻由23%的挡拆持球人、20.5%的转换进攻、33.1%的定点投篮、5.8%的绕掩护等进攻手段为主 。
76人全队的进攻以4.9%的单打、16.5%的转换进攻、13.1%的挡拆持球人进攻、5.2%的挡拆掩护人进攻、21.5%的定点投篮得分、11.3%的低位背打得分等手段构成 。 这其中 , 13.1%的挡拆人进攻排在联盟倒数第二 。
对比后 , 可以看到 , 76人所急需的进攻手段 , 都是米尔顿所擅长的 。 总结
「AI侃球」| 米尔顿——76人“进攻黑洞”的破局者,深度
文章图片
在对比了米尔顿和恩比德、西蒙斯、霍福德三人的进攻区域和进攻手段分布后 。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 , 米尔顿是非常适合与这三人同时搭档的:
他每回合得分1.19分的定点投篮 , 可以为主要以低位背打为主的恩比德拉开空间;每回合得分0.88分的挡拆持球人进攻 , 又可以和以挡拆掩护人为主要进攻手段的霍福德做挡拆配合;转换进攻每回合得分1.21分的米尔顿 , 又可以与转换进攻占比达到30.1%的西蒙斯无缝对接 。
不过 , 这只是从数据上对米尔顿进行的分析 , 至于如何利用米尔顿 , 破局76人的“进攻黑洞”问题 , 就看主教练布朗接下来如何利用米尔顿了 。
文/魏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