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筹”人变仇人 别忙着甩锅 想想问题出在哪儿

4月15日 , 有网友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 , 有水滴筹工作人员与轻松筹工作人员因“扫楼扫病房劝病人立项 , 碰到对手抢生意”发生肢体冲突 。 目前 , 涉事双方均已发布声明讲述事件经过 , 并指责对方 。 今日(16日) , 媒体从石家庄市公安局裕华分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得知 , 殴打轻松筹员工的打人者水滴筹员工李某 , 被处以行政拘留十二日 , 并处罚款伍佰元整 。
热评:“筹”人变仇人 别忙着甩锅 想想问题出在哪儿
文章图片

△网传冲突视频截图
“筹”人相见 , 分外眼红 。 水滴筹与轻松筹两方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 已非首次 。 而这一次 , 由风波变成了风暴 , 演绎为一起公共事件 , 备受关注 。
而耐人寻味的是 , 通过两家公司发布的声明 , 可发现一些微妙之处 。 比如 , 水滴筹称 , 轻松筹团队内部以水滴筹为假想敌 , 公开张贴“干死水滴筹”的攻击性标语;而轻松筹则称 , 水滴筹多次、在多地 , 殴打包括轻松筹在内的多个同行 。
热评:“筹”人变仇人 别忙着甩锅 想想问题出在哪儿
文章图片

热评:“筹”人变仇人 别忙着甩锅 想想问题出在哪儿
文章图片

从中不难判断 , 这两家公司早生龃龉 , 之前有过节 , 这次则直接升级为冲突 。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 , 但应在法律框架内良性竞争 , 而不是诉诸暴力 。 水滴筹工作人员与轻松筹工作人员起冲突 , 之所以备受诟病 , 一个原因是 , 两家的有关工作人员完全撕破了脸皮;另一个原因则是 , 两家公司从事的都是与慈善有关的网络众筹 , 本该节制 , 却“吃相”不佳 , 不顾底线 , 难怪受到公众谴责 。
有网友嘲讽道:“嘴上说的都是道义 , 心里想的都是生意 。 ”一定程度上说 , 抢生意也没错 。 但这个“抢” , 前提是遵纪守法、光明正大 。 彼此之间“抢”生意 , 应该靠的是优质服务 , 而不是歪门邪道 , 更不能大打出手 。
动手打人者已受到相应惩罚 , 但此事暴露出相关公司对自己的员工缺乏足够管理 , 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 以水滴筹为例 , 此前媒体报道 , 该公司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 , 有人拍到这些地推人员“扫楼”——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的视频画面 。 他们自称“志愿者” , 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 , 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 , 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 。 消息一出 , 舆论哗然 , 这种做法合理吗?合法吗?
再以轻松筹为例 , 几年前就有媒体披露一些筹款乱象横生 , 平台审核不严 , 缺乏有效监管 。 2017年2月 , 民政部曾约谈过轻松筹 , 要求其对于个人求助信息加强审核甄别及责任追溯 。
可以肯定的是 , 无论轻松筹还是水滴筹 , 都有存在价值 , 因为在平台的推动下 , 一些求助者解决了燃眉之急 。 但是 , 不能因为平台有力量 , 就可“野蛮”生长 , 就可无视乃至放纵自身不规范的地方 。 像那种“扫楼式”寻找求助者、按单提成的做法 , 客观上就导致了员工不按“套路”出牌 , 为了拉到生意而挑战伦理乃至法律 。 至于媒体披露的“假病历可发起筹款” , 也暴露出一些平台缺乏最基本的审核机制 。
此外 , 无论轻松筹还是水滴筹 , 这种商业模式本身也受到多方质疑 。 民政部曾要求轻松筹“切实做好风险防范提示 , 避免公众将个人求助误认为慈善募捐” , 而水滴筹方面则明确表示自己不是慈善公益组织 。 对这类企业该如何更有效有力监管?
【热评:“筹”人变仇人 别忙着甩锅 想想问题出在哪儿】“筹”人不能变成仇人 , 法律不容暴力横行 。 在警方处理这起斗殴事件的同时 , 涉事公司更有责任检视自身的发展 , 特别是梳理这种商业模式有无可商榷之处 , 进而加以改正 , 以避免类似乱象再现 。 (文丨秦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