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种树守护三江源
新华社西宁4月16日电题:种树守护三江源
新华社采访人员薛玉斌、王浡
见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昂江多杰时,这位54岁的康巴汉子正和150多位工人一起,在扎曲河畔的玉树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里忙着 。
昂江多杰黝黑的皮肤在高原的日照下泛着光 。他拖着一条当年在地震中受过伤的腿,在基地里来回奔波 。春光易逝,4月底前,他们要一边出圃大树,一边争分夺秒地栽种藏柳苗子 。
【[三江源]种树守护三江源】
文章图片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当地群众在清理修剪过的树枝(3月29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龙 摄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源头,平均海拔4000多米,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温差大,含氧量低,气候严酷 。在玉树,曾流传着“树如玉贵”的说法 。
昂江多杰是地地道道的玉树人 。“我小时候听老人们说,玉树的树苗都是从外地用牛驮过来的 。树苗用羊毛毡裹起来泡在水里,保持湿度,长途跋涉才到玉树,树苗太金贵了 。”昂江多杰说,“院子里种下的树苗就像是家里的一员,大家都细心呵护,生怕夭折 。”
即便再细心照顾,大多数树苗还是难活 。高寒缺氧,气候多变,这些绿色的生命就像是扎曲河里的一片落叶,一不留神就消失了 。加之以前人们不懂培育方法,外来苗木运到玉树后,往往不经培育就直接大面积栽种,资金投入大,树木成活率低 。
“在这里种活一棵树,比养一个娃娃还难 。”但不管条件有多恶劣,也阻挡不了玉树人对绿色的渴望 。
亚吉佳日山下的德卓滩,原是玉树地震灾后重建期间规划的产业园区 。2015年,玉树州委、州政府将这里打造为玉树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 。同年3月份,玉树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破土动工 。
文章图片
这是4月11日拍摄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境内的树木(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 薛玉斌 摄
“以前的德卓滩都是砂石地,地都荒了,在这里种树是不敢想的 。”清墟、换土、施肥、种植……那段时间,昂江多杰和360多名工人起早贪黑地工作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持续了45天,终将“砂洲”改造为“绿洲” 。
目前,实验基地已培育出适宜在玉树生长的青海云杉、藏柳、密植丁香、河北杨等各类苗木71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 。
昂江多杰现在最喜欢的事,就是坐在树下,听风吹过枝丫发出的沙沙声,心满意足地看着眼前栽下的大片绿 。
“我们种下树苗以后,恨不得天天守在旁边,看到被风吹断的树苗就十分心疼,两三天吃不好饭 。”昂江多杰边说边轻抚身旁的藏柳 。
在实验基地的小苗培育区,玉树州林业和草原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公保旦增在水池前指导工人浸泡藏柳幼苗 。这位58岁的林草人每天像“奶爸”一样细心呵护着实验基地的“孩子”,从早到晚,风吹日晒,皮肤变黑了,树木变绿了 。
“我现在就看着这些藏柳苗子慢慢长大,它们长大了,我也就退休了 。”公保旦增蹲在一棵藏柳苗前仔细端详 。
对扎根在高原的玉树林草人来说,造林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子孙后代 。“把三江源守护好,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就是我们对祖国最大的报答 。”昂江多杰说 。(完)
推荐阅读
- 志愿者@守护医者,感受幸福(一线讲述)
- 守护医者,感受幸福(一线讲述)
- #老罗#守护医者,感受幸福(一线讲述)
- 『』火神山医院洗消分队分队长张鹏飞——冲锋在前 守护平安
- 守护遗产 共享未来
- 疫情:(一线抗疫群英谱)用“心”守护卫生热线的医学生袁婧怡
- 『就是』这就是山东|谢谢你们,守护了我们的城!致敬山东战“疫”最美志愿者
- 谢谢你们:致敬山东战“疫”最美志愿者 谢谢你们守护了我们的城
- (一线抗疫群英谱)用“心”守护卫生热线的医学生袁婧怡
- 袁婧怡■(一线抗疫群英谱)用“心”守护卫生热线的医学生袁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