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张国焘带8万人挑战中央,毛主席带一万红军连夜北上( 二 )


[红军]长征中张国焘带8万人挑战中央,毛主席带一万红军连夜北上
文章图片

在这个时候 , 张国焘的川陕战略区本应该接替中央战略区的地位 , 支撑整个红军的战略格局 , 把局面稳定下来 , 因为他有这个实力 , 红四方面军当时已经发展到八万多人 , 川陕根据地的人口已经达到500万 , 川陕战略区的实力仅次于当时的中央战略区 。
如果他继续坚持在川陕战略区进行斗争 , 那么整个局面也还能支撑住 , 可是他没有这么做 , 他害怕蒋介石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他的头上去 , 与其让敌人撵着走 , 还不如我自己走 , 所以他也跟着走了 。
[红军]长征中张国焘带8万人挑战中央,毛主席带一万红军连夜北上
文章图片

他一走 , 再也没有哪个红军战略区有实力替代中央战略区的支撑作用 。 原先由中央战略区承担的国民党军事压力 , 因中央红军走了 , 没有其他红军战略区有实力来承担 , 所以其他战略区的红军也就跟着走了 。 这也是为什么中央苏区一部红军长征 , 却形成了全国全部红军主力长征的一大原因 。
为什么北上抗日对 张国焘南下错
长征前后一段时间 , 日本正在为全面侵华做最后的准备 ,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
中国共产党不顾自身尚弱小 , 在国民党重兵绞杀下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 却始终坚持北上抗日 , 唱响了那个时代中国的主旋律 , 中国共产党在勇于担起拯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同时 , 也站在了中国历史的潮头 。 这在当时是党中央最为英明的选择 。
[红军]长征中张国焘带8万人挑战中央,毛主席带一万红军连夜北上
文章图片

相反 , 张国焘对整个战略形势产生严重误判:他认为中国革命的战略高潮已经过去了 , 红军只有向西走 , 躲到深山密林中 , 避开敌人的围剿 , 等待时机 , 等待整个中国的时局发生变化 , 东山再起 。
这种思路是一种逃跑主义 , 也非常可能使我党在后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大背景下成为一支“边缘化”的政治力量;
[红军]长征中张国焘带8万人挑战中央,毛主席带一万红军连夜北上
文章图片

此外 , 当时南边的西康和四川边界地区非常贫穷落后 , 地理条件非常差 , 不能满足红军大部队的生存发展需求;
另外当时这些地区的人文条件比较差 , 这些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 当时少数民族对汉人有很大的误解 , 而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矛盾问题 , 红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而且这些地区人口密度非常低 , 生产力异常低下 , 不可能为红军提供基本的物质需求和人员补充;
最后 , 红军如果躲在这个消息闭塞的地方 , 不能将影响力辐射全国 , 那么也就不能领导全国的斗争 , 所以红军不能在这个地方长期存在 。
[红军]长征中张国焘带8万人挑战中央,毛主席带一万红军连夜北上
文章图片

可是张国焘要以主观驾驭客观 , 当他不能左右中央时 , 他就带着部队南下了 。
【[红军]长征中张国焘带8万人挑战中央,毛主席带一万红军连夜北上】结果南下部队损失了一半 , 绝大部分是病死、过于虚弱死亡 , 又碰上严寒的冬天 , 他只好又重新北上了 , 最后在甘肃会宁和中央红军会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