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话:』数据说话: 为什么没必要囤粮?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近期部分国家出台限制粮食出口政策,引发了社会上对粮食短缺、价格上涨的担忧,部分地区市场上出现一些消费者抢购大 米、面粉的现象 。
自古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对于国家亦然—— 粮食安全 作为国家战略,始终被看作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那么,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供应情况究竟如何?作为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近期国际粮价波动是否会对我国粮食价格带来上涨压力?“不慌”的定力和底气何来?
数据最有说服力 。
文章图片
先说粮食产量 。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的数字: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达到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因此可以说“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
再看人均粮食占有量 。 中国有14亿人口,而耕地面积只占世界9% 。尽管如此,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
说到粮食库存量 ,近年来我国粮食库存总量持续高位运行,目前稻谷、小麦的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 。前不久,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了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 。这些储备粮就是我们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压舱石” 。
此外,我国是全球第一产粮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 。 不过,在进口的农产品构成中,作为榨油和豆粕饲料用途的大豆占了很大比重,而谷物进口量不大 。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主要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
正是因为有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才有了有关部门回应“粮荒”问题的底气:
夏粮丰收有望,春播进展顺利;
口粮完全自给,国际影响有限;
米面随买随有,不必囤积抢购 。”
文章图片
“产量丰、库存足“,应该说足以打消人们对粮食短缺的疑虑 。但是老百姓抢购囤粮这一非理性行为,一方面有疫情造成的恐慌以及从众心理,另一方面也受到前一段时间交通运输、人员流动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担心疫情期间粮食的供应和保障问题, 简单说就是不仅要“产得出”,还要“供得上” 。
事实上, 多年来我国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在保障方面构筑的 “三道防线” 包括:
推荐阅读
- 武汉订正确诊和病亡数据,世卫组织表态
- 『宏观经济』黑龙江:税收大数据助力复产企业供需畅通
- 黑龙江:税收大数据助力复产企业供需畅通
- #疫情#一季度GDP数据来了 疫情未伤经济“筋骨”
- 12个数据,看!3月中国经济“暖”起来了!■12个数据,看!3月中国经济“暖”起来了!
- :12个数据,看!3月中国经济“暖”起来了!
- ##新闻观察:如何看一季度经济数据?
- 一季度GDP数据来了 疫情未伤经济“筋骨”
- 新闻观察:如何看一季度经济数据?
- 新闻观察:如何看一季度经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