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苏州立法守护生态——湿地保护率 八年增四倍( 二 )


在长江常熟段,有片突入江中的滩涂,人称“铁黄沙” 。“这里以前很荒凉,整片滩涂只有一些稀疏的芦苇 。”当地居民陆林祥回忆 。随着《条例》实施以及长江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铁黄沙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 。按原有规划,铁黄沙将成为一个物流基地,如今,规划修改,铁黄沙将建成一个大型湿地公园 。
原生态的滩涂与成片的向日葵紧紧相依,成片的芦苇荡沙沙作响,成群结队的野鸭在水面嬉戏……曾经的荒凉沙岛,仿佛一夜就变成了生态花园 。说起铁黄沙的变化,周敏军很兴奋 。几年来,他在铁黄沙湿地观测到的鸟类种数超过100种,除了白头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黄胸鹀、斑背大尾莺、震旦鸦雀等濒危物种 。
提高公众参与度,让湿地保护深入人心
“现在,大家对湿地保护的重视明显提升了 。”冯育青说,当地凡是重大工程规划时,一定要把湿地保护红线拿出来比对,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冯育青回忆,2014年,吴中区西山岛出入通道扩建工程占用湿地,需办相关手续 。刚开始时,当地有关部门有些不理解,环评、国土等手续都办好了,为何还要湿地保护方案?为此,湿地保护部门主动上门协调,宣讲《条例》,最终及时办理了相关手续 。“湿地保护这么严格,看来以后规划建设项目,都得提前比对湿地红线了 。”有关部门感慨 。
2013年,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进行首次执法检查时,苏州湿地退化、丧失的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随意侵占、破坏湿地的现象依然相当普遍 。到了2018年,市人大再度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条例》成效已经较为显著,苏州各区市呈现出湿地保护率提高、湿地功能提升、湿地环境状况改善的良好局面,苏州市已认定重要湿地102个,恢复湿地面积达4万余亩 。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因为保护工作出色,获得第二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 。
成绩的背后,是多方面的努力与付出 。近年来,公众湿地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条例》实施后不久,苏州成立了“湿地自然学校”,这是面向大众进行科普教育的场所 。2015年,喜欢参与鸟类调查的周敏军辞掉外企的工作,加入湿地自然学校,全身心投入观鸟工作 。如今,湿地自然学校在全市设置了30多个观察点,每个观察点都要拿出年度鸟类统计报告,以便主管部门进行决策 。
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沈娅婷的老家就在公园旁,公园成立后,她从工厂辞职,到公园当了名讲解员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但从没发现原来湿地里有这么多可爱的野生动植物 。”如今,沈娅婷已经爱上这份工作,对湿地公园里的动植物如数家珍 。每周,她都要给来湿地公园的中小学生做公益讲座,跟学生们讲述花鸟虫鱼的知识、分享湿地保护的故事,让大家明白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
2017年,“苏州昆山天福实训基地”在湿地公园成立,这是一个面向全国湿地人才的培训基地,现代化湿地公园如何建设、管理,都是基地培训的重要内容 。36岁的戴小华成了培训老师,给各地前来的湿地工作者讲述栖息地恢复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好,更要把好的经验、做法分享出去,让湿地保护的队伍越来越强大 。”
冯育青告诉采访人员,随着苏州各地湿地科普教育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湿地,了解湿地的重要性 。“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爱护大自然、爱护湿地的好习惯,这不就是实施《条例》最大的收获吗?”冯育青说 。
【条例@苏州立法守护生态——湿地保护率 八年增四倍】《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6日 14 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