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汉唐@袁大头的120版式界定标准是什么?
(一)、袁头币版式分类现状
袁头币的版式分类 , 现在处于及其混乱的状况 , 至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 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 这一方面是由于袁头币本身特殊性 , 导致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分类方法 , 另一方面 , 也是因为缺乏一个科学的、统一的版式界定标准造成的 。
(1)袁头币本身的特殊性造成分类方法的困难:
1、袁头币虽然与铜圆、龙像银币等虽都属于近代机制币 , 但与之却有着明显的不同的特殊性 , 主要表现在袁头币没有干支纪年标记以及铸造厂名标记 。 现在可见的袁头币 , 纪年只有三年、八年、九年、十年等四种 , 如果采用纪年分类法显然是不可行的 。
2、袁头币的铸造厂家 , 除甘肃、新疆等地方造币厂可以根据实物推断基本定论外 , 只有沈阳造币厂1949年以后生产的三角元版有模具佐证 , 其余均无法判断铸造厂家 。 因此常用的铸地分类法也不能采用 , 给其分类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难 。
3、现有的袁头币的研究资料和书籍 , 都没有明确提出其所依照的版式分类标准 , 分类只是局限于每个币个体不同而进行的记述 。 由于没有一个全书统一的版式分类标准来引领 , 只是按单个币的不同零散的进行分类 , 这样的分类必然是简单、不系统的 。 本是面版同类的币 , 却因为背版的不同被人为的割裂开 , 分到了别处;而本身不是同类的币 , 却又因为一点细节的相同被分在一起 , 混乱不已 , 缺乏章法 。 不仅不能形成有条理、有传承的系列 , 也失去了版式分类含义中“以类相从 , 分门别类”的根本精髓 。
(2)缺少科学、统一的版式界定标准:
1、缺乏版式界定标准导致版式过度随意化:袁头币在铸造过程中 , 祖模均由天津造币厂制作颁发 , 形制统一 , 铸造规整 。 因此 , 各铸造厂家的产品没有较大的差异 , 这也使得版式分类的取向标准更趋向于币的细节 , 由于每个人对细节认识的出发点、侧重点不同 , 所以产生了许多误区 。 或忽视应有的细节 , 把版式过于简单化;或者过度重视细节 , 把所有不同之处都称作不同的版式 , 甚至出现一币一版的繁琐现象 。 这正是由于没有一个科学的版式界定标准 , 所以就无法正确的去分辨一个币的不同变化 , 在哪种情况下该算版式 , 哪种情况下又不算版式 。 由此必然出现见仁见智 , 各执一词 , 争执不休 , 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局面 。
2、同时 , 袁头币的命名也不规范 , 大多命名随意 , 缺乏学术上必要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 有的以纪年命名 , 有的以臆想的地域命名 , 有的以简单某个特征命名 , 甚至还有‘燕子版’、‘吐珠版’、‘眼泪版’等等文学修辞性命名 。 在币本身的特征命名上 , 也极度混乱、不统一 , 使人难以明确理解究竟所指哪个部位或哪处的改变 。 如此混乱的名称 , 也给袁头币的收藏和研究制造了许多人为的障碍 。
文章图片
(二)、袁头币版式界定标准
我们依据版式的含义 , 采用不同的特征来作为版式界定的标准 。 而袁头币出现不同的特征 , 其原因有三个 , 即设计因素、铸造因素和流通损伤 , 这三者之中 , 设计因素造成的不同特征是版式分类的唯一标准 。
设计因素 , 是以模具的变化为根本体现 , 具体有以下多种情形 。
(1)在袁头币铸造过程中 , 由于更改纪年或其他原因 , 重使用了新设计的模具 , 新制造了新的祖模 , 从而产生了与其他钱币所不同的特征 , 这种情况可以明确作为界定版式的标准 , 如九年的精发版和中发版等等
(2)在铸造过程中 , 由于各种原因 , 将模具改变了原来的配伍 , 实行了新的搭配使用 , 即俗称的混用 , 如十年面配伍勾芒背等等 , 这种有意识的新的搭配 , 也可以视作一种设计 , 可以作为明确的版式划分依据 。
3)因主观需要 , 有计划、有目的在原模具上进行的修整 , 如添加暗记 , 或改正原模具的错误 , 或更改纪年等等 , 由此产生了与原模具不同 , 具有新特征的模具 。 如八年、九年模具改制十年等等 , 这种有计划的修改也可以看成一种设计 , 其产生的不同特征也作为版式分类依据 。
推荐阅读
- 追忆汉唐明朝的火器已经落后于西方了
- 历史深处的笔记不是汉唐,而是这个短命王朝,西方公认我国最强大的王朝
- 追忆汉唐如何看待当今的钱币?
- 追忆汉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银元含银量成色变化的?
- 追忆汉唐藏家是如何判断银元的品相
- 一往文学汉唐女子地位比宋朝高?四个方面解析宋朝对女子的“宽容”
- 追忆汉唐▲罕见古泉大珍九叠篆皇宋通宝
- 「追忆汉唐」交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 『追忆汉唐』原来真假信息都藏在这里头!清代银元边齿分析
- 追忆汉唐■清代母钱的十大判断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