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治理』地方版条例密集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迎更多红利

【『地方政府治理』地方版条例密集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迎更多红利】地方版条例密集落地 短期帮扶与长效改革共进
多举措全速推进 优化营商环境迎更多红利
地方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密集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抗疫情稳经济系列政策及时落地……一系列动作都显示了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力度 。
业内指出,以优化环境的确定性对冲经济不确定性,抗击疫情中的部分惠企政策可以在总结经验后探索常态化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立足当下雪中送炭,也是放眼长远的深刻变革,伴随法规持续落地等进程,营商环境的优化将迎来更多红利 。
地方版条例密集落地
法治化建设全面提速
近期,地方版营商环境条例迎来密集落地,从全国范围来看,营商环境法治化、规范化建设提速明显 。其中,《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4月10日起施行,该条例旨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
《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自2020年4月28日起施行 。此前,北京市在2019年底发布了营商改革3.0版,对标国际前沿和国内最好水平,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建设、事中事后监管等7个方面取得突破 。
此外,还有多地也在密集推进营商环境条例的落地 。例如,《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始公开征求意见,为制定条例作准备;陕西省日前印发了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还有多地对2020年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
事实上,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已经被不少地方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政策先行,层层深入,在全国掀起优化营商环境的潮流 。
“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规范化建设正在取得重大突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研究员马晓白对《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正式成为国家级的战略,而各地的积极响应也正说明这样的做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尤其是处在中国经济转型最为关键的当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全国范围的展开无疑会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改善我国投资和市场环境、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吴剑峰对《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表示,2020年1月1日起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各地政府能否快速响应中央政府号召,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条例,真正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体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标志之一 。此外,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地方政府对资本和创业的吸引力 。资金、人才和技术会向营商环境更加便利的地区流动 。因此,竞争压力会促使各地政府尽快出台更加便民的营商环境优化条例 。
短期帮扶与长效改革共进
在今年抗疫情稳经济的背景下,各个部门和地方政府聚焦复工复产、从财税、金融、物资保障等多方面出台多项政策,政策“及时雨”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
这些政策中不少都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 。“2020年2月份我们曾经调研了761家企业,发现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无法尽快复工带来的现金流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 。”吴剑峰告诉采访人员,其中与营商环境直接相关的疫期举措主要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税费缴纳环节,包括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延期纳税等;信贷环节,进一步增加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融资便利服务、延期还贷付息等;从线下到线上,扩大各项业务网上办理的比例,减少人员接触 。这些举措缓解了众多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危机,降低了疫情期间的运营成本 。
以优化环境的确定性对冲经济不确定性,无疑给市场注入了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优化营商环境既是立足当下雪中送炭,也是放眼长远的深刻变革,旨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