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援鄂“影像侦查特种兵”:我们让方舱的患者看到了自己的CT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人员 李超然)26天,31名技术人员,3家方舱医院,2139人次CT扫描。这是河北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自2月22日奔赴武汉至3月18日返冀前交出的答卷。。人民日报:援鄂“影像侦查特种兵”:我们让方舱的患者看到了自己的CT
这支全部由河北各家医院医学影像科医生和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成为了方舱医院医疗团队最敏锐的“侦察兵”,用上千张影像为患者的诊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离鄂的那天凌晨,河北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T磁共振科技师长刘辉一直难以入睡,看到外面的大街上,依然有环卫工人在做道路消毒和清扫工作,他用手机记录下了那一幕:“在这次战役中,我们只是分工不同,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刻,总有人比我们更辛苦。”
CT是医生的帮手,患者的“定心丸”
“在武汉,我们每天拍的CT片子其实不比平时在医院的多,但工作流程要更繁琐。”刘辉告诉采访人员,最让他感到骄傲的,并不在于CT扫描的数量,而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方舱医院的医患带去了便利。
河北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员分别安排在了三家方舱医院,刘辉所在的是最早开舱、最晚休舱的武昌方舱医院。“这个方舱医院是由体育馆改造而成的,馆内设有三个病区,医疗队驻地、办公室等都在馆外,而我们的CT室位于舱门口处。”刘辉介绍,通常一个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需要做三次CT,第一次CT用于确诊,第二次CT用于查看治疗效果,第三次CT则是判定是否可以康复出院的重要标准。
对医生而言,CT是辅助诊疗的得力帮手,而对患者来说,CT有时候也是他们的“定心丸”。
文章图片
刘辉在方舱CT室里工作
“我们刚到方舱医院的时候,有很多临床医生告诉我们,许多患者不止一次地反映,非常迫切地想看到自己的CT检查结果,他们也想亲眼看看自己的身体恢复到什么程度了。”刘辉提到,正常情况下,CT结果会以胶片的形式发到患者手中,然而为防止胶片来回携带传递过程中造成病毒传播,方舱医院不会为患者提供胶片;此外,影像报告会通过内网传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由医院专家撰写影像报告,随后再传回方舱医院的电脑上。
这意味着,如果临床医生想要查看影像结果,也需要离开方舱,去舱外的工作区电脑上查看。
“患者看不到影像很焦虑,临床医生还需要舱内舱外两头跑,麻烦!”刘辉看到,临床医生对此大都有心而无力,而影像技术正好是自己的专业强项,这事就包在自己身上了!
文章图片
云计算技术让患者在手机上看到了影像结果
“云计算技术”,刘辉把自己的思路总结为这五个字:把影像结果上传到云端,那么只要有智能设备,在方舱里照样可以查看影像。
刘辉轻车熟路地联系到了后方技术人员,迅速搭建好了云端平台。
每天上午十点半,第一批做CT的患者开始排队做CT,等影像科医生为他们做完检查,刘辉就将这些影像用U盘拷贝出来,随后他要经过一个繁琐又漫长的由污染区到半污染区再到清洁区的消毒出舱过程,通过舱外办公室的电脑将图片上传到云端。
随后,后台技术人员将每个人的影像报告编写成一个二维码,刘辉再一一比对二维码与患者信息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将二维码发到患者手机上,在舱内的患者只要通过手机扫码就能看到自己的CT影像。
某患者的CT影像,只需扫描二维码便能查看
为患者提供了二维码只是刘辉设计中的第一步,随后,刘辉指导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下载了一个特殊的APP,医生只需点开手机APP就可以看到自己管理的所有患者的CT图像。
推荐阅读
- 「医疗队」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30张照片记录医疗队援鄂82天
- #见证#《见证》完整版来了!中国战“疫”英雄影像档案这样诞生
- 『档案』《见证》:中国战“疫”英雄影像档案这样诞生
- 「中国政库」《见证》完整版来了!中国战“疫”英雄影像档案这样诞生
- 《见证》完整版来了!中国战“疫”英雄影像档案这样诞生
- 『医务人员』工资1700元援鄂护士要编制,“给一线医护送编制”符合程序吗?
- 人民日报客户端@最新:全球超220万例,美国超70万例
- 援鄂护士刚下飞机就被求婚!今天小夫妻领证啦!
- 『人民日报客户端』最新:全球超220万例,美国超70万例
- 钟南山:十八岁“逆行”,只因钟南山那句话——陕西一学生志愿者援鄂5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