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中泰网友“史诗级骂战”背后 中国真正须高度警惕的是什么?( 三 )


第二 , 泰国媒体大多从西方媒体搬运素材 , 对于涉华题材 , 不加分辨随性使用 。
不光是普通老百姓对这些主权问题一无所知 , 泰国媒体也常常拿来西方媒体的描述进行报道 。
比如 , 南沙群岛、西沙群岛、黄岩岛、钓鱼岛 , 这些在我们看来寸土必争的地方 , 除了极少数泰国精英以外 , 普通泰国人一概不知道它们的中文地名 , 大多数人都会使用西方媒体的称呼 。
第三 , 泰国人对于国家的概念并不像中国人这般敏感 。
泰国媒体中也经常出现"普吉国""清迈国""呵叻国"这样的提法 , 只是代表这些地方比较发达 , 并不是主动分裂自己的祖国 。
第四 , 近50年来 , 港台文化对泰国的影响远甚于中国大陆文化影响 。
邓丽君的歌曲和"天蚕变""包青天"等电视剧伴随着几代泰国人成长 。 所以 , 泰国人对于港台有一种天然亲近感和认同感 。 加之 , 1975年以前 , 泰国和"中华民国"是邦交国 , 一些固有的意识一直在部分泰国人心中残留 。
第五 , 台湾当局一直不停地在国外开展游说活动 , 企图影响国外民意 。
他们通过专业游说机构 , 对外国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进行游说;或重金雇佣代理机构和个人、通过亲台利益集团 , 与外国智库、文教界建立良好关系 , 寻求影响决策的间接渠道 。
4并肩战斗、共克时艰
中泰友好仍是主流
尽管这一事件堪称中泰自1975年建交以来最为严重的民间舆论冲突 , 但是 , 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我们 , 千万不能因此就认为中泰两国人民交恶、甚至会给中泰友好关系降温 。
中泰两国人民交往源远流长 , 上可追溯千年 。 1975年正式建交以来 , 两国关系各领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 有"中泰一家亲"之美誉 。 邓小平同志曾称赞中泰关系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 。 "
回顾历史 , 每当面临困难时 , 中泰两国总能够相互支持、共克时艰 。
在冷战中后期 , 中泰两国因为反对地区霸权主义而成为兄弟 , 并肩战斗 , 结下深厚情谊 。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 , 泰国企业家率先响应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 积极来华投资 。
冷战结束后 , 两国经贸合作日益蓬勃发展 。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 中国政府对泰国政府的坚定支持对泰国经济恢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两国的友好关系在危机中也再次得到了考验与加固 。
2012年4月19日 , 中泰两国政府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 2013年10月 , 两国政府发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 , 全面提升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为新时期双边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
李克强总理曾经讲过这么一个例子:有一个地处偏远的泰国渔村 , 村民们曾在印度洋海啸中得到过中国援助 , 对此念念不忘 , 听说中国汶川发生地震后 , 感同身受 , 第一时间就自发募捐 , 向灾区人民献出爱心 。
这个恩德相报的故事是中泰友好的一个缩影和生动说明 。 正是危机的考验 , 使中泰两国互信不断增强 , 互相视对方为值得信赖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
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 , 泰国拉玛十世国王、诗琳通公主、巴育总理等政要均以各自的方式 , 向中国政府与人民表达慰问和鼓励 。 泰国民众也向处于困境的中国民众献上自己的爱心 , 令中国民众非常感动 。 随着疫情在泰国蔓延 , 中国政府及时出手相助 , 为泰方赠送各类防疫物资 , 解其燃眉之急 。
「泰国」中泰网友“史诗级骂战”背后 中国真正须高度警惕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

泰国网站关于中国大使馆向泰捐献抗疫物资的报道
4月1日至3日 , 泰国民调机构Super Poll所做的关于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中泰友谊的调查结果 , 能够充分说明中国在泰国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