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光(抗疫一线的故事)
一
从报名那一刻开始,佘沙就很忐忑,不知该如何跟父母说 。
佘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沙河院区内科的一名护士 。武汉首先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后,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第一时间派出5名医护人员随省队出征,由于第一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佘沙没赶上 。在工作群里看到医院第二批援鄂报名的通知,她立即请战 。
佘沙找到科室的赵永琴护士长,提出申请,着重讲了3点理由:
第一,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恢复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快 。
第二,我没有结婚也没有谈恋爱,家庭负担小 。
第三,身为汶川人,我得到过很多的社会帮助,如果我有机会去前线出一点力,我一定义无反顾 。
晚饭时,父亲听佘沙说要报名去武汉,怔怔地看着女儿,没有说话 。母亲理解女儿的选择,转身把女儿的饭碗盛得更满实了些 。
2020年2月2日,佘沙接到电话,通知她被选为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并将作为他们医院第二批唯一一名医务人员出征武汉 。佘沙既感到高兴,又有一丝丝担忧:这还是她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 。
第一次,便是奔赴战场,自己能行吗?
四川航空3U8101航班划破长空,准时起飞 。执飞的“英雄机长”刘传健在广播中向乘机的“逆行英雄”致敬 。但佘沙的内心深处,其实早就铭刻着一群逆行英雄的身影,那一抹抹军绿,那一袭袭洁白 。
2008年5月12日的经历,佘沙永远都不会忘记 。
那一年她12岁,在汶川县漩口镇逸夫楼小学读五年级 。那个下午,他们在教学楼五楼上音乐课,老师的手指飞舞在电子琴上,突然,教室摇摆起来,琴声戛然而止 。他们几十个孩子也随着教室的摇摆翻滚在地,哭声,叫喊声,轰隆声,垮塌声……各种声音交织着,伴随着漫天尘土 。
佘沙家所在的漩口镇宇宫村离映秀镇车程只有十几分钟,那一带是震中位置,受灾最严重 。学校其他几栋楼都垮塌了,只有上音乐课的那栋教学楼没有倒,佘沙得以幸存 。
那时候的佘沙年纪小,还没有地震的概念 。跑出来后,大家集中在操场上,她看到山坡上的房子成片成片倒塌,她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哭 。
那个晚上,下了整夜的雨 。幸存下来的家人聚在一起,临时搭个棚子,远远守着那个已经被夷为平地的“家”……有直升机在村庄的上空盘旋,螺旋桨呼呼地响,随同机器轰鸣声而来的还有食物和水,以及“活下去”的希望 。
很快,救援队开进了他们的村庄,解放军来了,医生来了,志愿者来了 。
再后来,灾后重建的队伍也来了,满目疮痍的漩口镇一天天恢复重建起来 。
初中毕业那年,佘沙选择了学医,入读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因为废墟中那些白衣战士的身影深深地镌刻在她心里 。
“感觉救死扶伤的他们很神圣 。那时我就在想,如果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就好了 。”佘沙说,在汶川地震之后,感觉自己突然就长大了 。
【温暖的光(抗疫一线的故事)】 岁月悄然流逝,12年的光阴,改变了当年的灾区,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 。
佘沙长大了,成为一名护士,一名如当年为拯救生命逆行而来的白衣战士 。她来到武汉抗疫前线,带着她曾感受过的阳光和温暖,去守护同样需要帮助的人们 。
二
佘沙是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年龄最小的队员 。这支队伍都是精兵强将,全队126人,其中医护人员有122人,18名医生、101名护士、3名技师,他们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14家医院的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心内重症、综合ICU等科室,都是经验丰富的各个科室的业务尖子 。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这支队伍的战场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而东院区3号楼5病区的8楼则是他们日夜奋战的前沿阵地 。2月2日晚,刚到驻地的医疗队没有做过多的休整,便立即投入紧张的战前工作 。他们接手的是重症病房,要和时间赛跑,跟病魔抢生命 。
推荐阅读
- 『记得』火神山一线实录丨最后,再走一遍这400米
- 目的地马来西亚!广东抗疫专家组再次启程
- 俄罗斯总统征集军队抗疫方案
- 李兰娟跨洋“云”答疑 为海外侨胞留学生送抗疫锦囊
- 【】社区党员干部宋冠锋:抗疫80余天 疑点不过夜
- #民生#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直击广西重大项目建设一线
- 「武汉生活」武汉战疫日记丨抗疫中最难忘的床号——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38床
- 社区党员干部宋冠锋:抗疫80余天 疑点不过夜
- 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直击广西重大项目建设一线
- 武汉战疫日记丨抗疫中最难忘的床号——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38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