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吉林通榆“国贫县”摘帽的背后 15个乡镇31个村易地扶贫搬迁是咋做到的?

“祖祖辈辈住荒原 , 人背马驮行路难 , 易地搬迁政策好 , 扎根脱贫天地宽……”
这是通榆县当地广为流传的一段顺口溜 , 表达了当地人脱贫摘帽后的喜悦!
通榆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全省两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 截止2015年末 , 全县共有贫困村90个 , 贫困人口28746户54598人 。
如何去摘掉这戴了近30年的“国贫县”帽子?成了全县上下要共同面对的考验 。
【】吉林市:吉林通榆“国贫县”摘帽的背后 15个乡镇31个村易地扶贫搬迁是咋做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通榆县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变社区 , 图为边昭镇铁西村民在搬迁新区扭秧歌)
【】吉林市:吉林通榆“国贫县”摘帽的背后 15个乡镇31个村易地扶贫搬迁是咋做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新华镇强胜新区一角)
提到“摘帽”
就不得不先说起这里的“陆家模式”
陆家 , 指的是乌兰花镇陆家村 , 通俗点说 , 这里先行试行了易地扶贫整村搬迁项目 , 将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合起来 , 成功打造了“陆家模式” 。
“易地扶贫搬迁与土地增减挂钩相结合” , 这是一条“新路” , 更是一盘“下活”了的棋 。
【】吉林市:吉林通榆“国贫县”摘帽的背后 15个乡镇31个村易地扶贫搬迁是咋做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易地搬迁户 , 村民马晓红夫妻俩正在忙着搬家)
2017年元旦 , 200余户陆家村农户集体乔迁上楼 , 村民马晓红夫妻俩也是其中一员 。站在新区的楼上 , 望着远处的家园旧址 , 他们的心里此起彼伏......
过去的陆家村散趴趴坐落在一片瘠薄的土地上 , 村民居住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产业结构难以调整 , 人均实际收入一直徘徊在2000多元左右 , 光贫困户就有92户 。经过反复论证选址 , 县里决定将全村搬迁至现在的新址 。新址不仅交通便利 , 而且生态立地条件好 , 适宜发展各项产业 , 离镇里也近 。
如此大规模的搬迁 , 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困难也着实不少 , 说到底 , 还是要让村民们越过越好 。
在村民的家里 , 已全面使用电采暖方式供热 , 做到节能、环保;每家每户全部接入天然气 , 建成后可基本达到“无炊烟”标准;建立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 , 彻底杜绝“污水靠蒸发”现象 。
在安置新区规划过程中 , 通榆县坚持高质量、严标准、注重生态和安全的工作原则 , 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型农村社区 。将新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 , 建设设施完备、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的村部、村级卫生室和村级文化娱乐广场 , 完善绿化、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 。
好不好 , 老百姓说的算!
“祖祖辈辈住荒原 , 人背马驮行路难 , 易地搬迁政策好 , 扎根脱贫天地宽……”这是村民叶朝贵当时即兴创作的顺口溜 , 来表达自家搬家上楼后的喜悦心情 。
“脚不沾泥 , 手不碰灰” ,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儿” 。
【】吉林市:吉林通榆“国贫县”摘帽的背后 15个乡镇31个村易地扶贫搬迁是咋做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新华镇强胜新区文体广场)
生活环境好了 , 这些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 , 易地搬迁后 , 农村二三产业得到了发展!
陆家村抢抓了这个脱贫政策良好机遇 。2016年底全村农户住进了新楼 , 农民群众坚定了对整村土地流转的信心 。
2016年3月 , 陆家村由村集体牵头成立全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 , 作为先行试点 , 以集中连片的35公顷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