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月815」忘我界一 心师自然( 二 )



「岳月815」忘我界一 心师自然
本文插图
【「岳月815」忘我界一 心师自然】

乔勇(左一)、著名画家界一(中)与琅公(左二)等组织文化沙龙
生熟必然周而复始
关于绘画 , 已在知天命之年的界一先生 , 有着自己的理论见解 。
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 , 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折带皴这些法 , 在创作中必须“用外师造化 , 中得心源”这个绘画理论去取舍 。 当这些皴法和线条烂熟于胸之后下笔 , 创作时其实不是要画什么皴 , 到时候你就该该用它 , 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 教学的时候要教:什么山水用什么皴法表现最合适 , 最能表达这种山水的现实和意境 , 真正画的时候就是一种运用自如了 。
写生创作就是针对真山真水的现状 , 去用画笔描写 , 找到了一个符合自己脾气性格特点的山石地貌 , 找到喜爱的一山、一石;有些皴法觉得跟自己的性格脾气比较相近;有些构图跟自己的脾气性格接近 , 那么就会偏向于或者多使用这种皴法技法笔法 。 就形象感而言 , 北方山石和南方山石 , 是不同的地貌 , 所以他们所用的方法肯定不同 , 这样才更有形象感 。 因为天时气候的不同 , 树木绿植也不一样 , 有的繁茂有的光突突 , 创作用的皴法和笔法肯定也会有所不同 。 地貌不同 , 所用的技法也就会不同 , 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是这一方的水土、这一方的风光、这一方山水 。 不光山水不同 , 人也不同 , 比如说北方的人更豪迈 , 南方的人更秀美 , 山水也是这样的 , 在艺术的海洋里慢慢的去琢磨探讨交流 , 才能慢慢的形成个人的绘画语言 。
那会不会形成定式呢?界一先生体会到 , 谁也离不开老子说的“周而复始”这个规律 。 比如说和人交流就是每天每月每年周而复始的 。 但交流的人会周而复始的变化 , 同一个交流的人 , 比如说刚开始通了电话交流 , 之后见面交流 , 同样是周而复始的这么一种交流 , 但是感觉不同 , 投缘的就越来越亲近 。 因为每个人的脾气、性格、阅历、生长经历环境不同 , 每一个朋友亲近和交往的方式方法还会有所不同 。 这就是不变中的变 , 变中的不变 , 在每一个人身上每天发生着 。 人为什么要周而复始的学习呢 , 因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追求和迷惑 , 人的修养 , 要不断的积淀 。 生熟间的周而复始 , 你明白了 , 就“没有定式 , 唯有道法自然” 。

「岳月815」忘我界一 心师自然
本文插图

著名画家界一先生大作《松下抚琴》
大师必须厚德载物
界一先生明白 , 《周易·系辞下》上说:“穷则变 , 变则通 , 通则久” , 这种文化 , 这个规律是永恒的 。 艺术的进步是螺旋式的上升 , 东西太熟了就有可能刻板 , 其实熟的东西当你的认知又不同的时候又会变升起来 , 那就有进步了 。 正所谓生生不息 , 源远流长 。
比如张大千先生和刘海粟先生都有泼彩作品 。 但他们的味道不一样 , 大千先生的泼彩更具传统的古韵、更具民族性、更加的大气 。 界一先生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 , 只能画皮表发画不出内涵 , 画中国画成不了大师 。 画画符合《易经》的混沌理论 , 说的好的不见得画的好 , 说的不好的可能画得更好 。 画画忘我的时候就是天人合一 , 混沌而不迷失 , 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 顺其自然 。 现在界一先生的作品是用他自己的喜欢和喜悦的美的技法去创作 。
在现实社会当中很容易烦恼、不安、不淡定 , 因为人有七情六欲 , 这很正常 。 当界一先生迷茫的时候 , 不知道在艺术上该怎么走的时候 , 他就会背上画夹子上山里去 , 心静则明 , 方向一下就找到了 。 从生到熟 , 再从熟到生 , 总是会在大自然当中 , 吸收更多的元素 , 体悟到更多的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