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孤与小明」道在天边,学道三年

道教奉老子为开宗祖师 , 五千言《道德真经》中提到的“无为”“少私寡欲”等思想 , 已成为道教的基本教旨 。
在其影响下 , 道教修行强调人们要剥除物质欲望 , 转而求证内在的自然本真 。
所谓之“道法自然” , 即曰能够证得一性真灵 , 便可与道相合 。 证道的过程 , 便是人们不断修却身心欲求而达常清常静的过程 。
为了能够实现“常清静” , 历代祖师多舍家弃业而隐居修真 。 古往今来 , 追随祖师脚步的人群不在少数 , 但能如祖师一般生发无上精进之心者却不多 。
并非是仙材不可得 , 而是有太多人在修证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 甚至对大道所指产生疑惑 。 于是要问 , 所修之道 , 究竟是在何处呢?
「思孤与小明」道在天边,学道三年
文章图片
(资料图)
面对世人修真之心不坚的情况 , 道教中有一句话叫“学道一年 , 道在眼前;学道两年 , 道在身边;学道三年 , 道在天边” 。
从字面意思来看 , 这句话直指一些学道人因为不生精进心而在修行中出现的诸多弊病:“学道一年 , 道在眼前” , 是指人们初学道的时候 , 对道门中的一切都充满新鲜好奇心 , 眼中看到的所有人事都附着了道的属性 。
道在眼前 , 看似触手可得 , 却又与己无甚大关系 , 所以才一心想要去求道 。
此时学道之人的虔诚心最足 , 从修行之中获得的成就感也最大;“学道两年 , 道在身边” , 是指人们已经皈依道门 , 日常的行住坐卧走都需要按照教内的规矩进行 , 即可称为是身在道中的状态 。 从前者对道人的羡慕 , 到此时亲身在做修行事 , 这本应是长足的进步 。 大道寓于天地万物之中 , 修行当从身边的琐碎小事中求证与历练 。 这正是道业精进的关键时期 , 学道之人当要戒除好高骛远的欲心 , 总觉得道是生天生地的伟大存在 , 却不知晓瓦石屎溺之中也有道 。
重要的不是寻找道在何物之中 , 而是应该从一切物中去发现道的存在 。 能见其一者 , 方能够以一而推万物 。
至于第三点 , 曰“学道三年 , 道在天边” ,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离道越来越远的状态 。
前二者言学道要有精诚之心 , 修行的过程虽然充满了坎坷和魔障 , 但只要有心求索 , 就一定能够离道越来越近 。
但为什么明明正是学有所成的时候 , 却又会远离了大道呢?此时 , 应做两种完全不同的观想 。
「思孤与小明」道在天边,学道三年
文章图片
(资料图)
其一者 , 是指初学道之人最开始时对道保持着莫名的神秘和向往 , 随着接触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 则会发现最初仰慕的那些人和事 , 也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完善 , 远非自己想象的那般模样 。
在崇高信仰和卑微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后 , 当初对人间俗世所产生的种种嗔怨之心 , 又会转移到当下的修学生活中 , 即便已经身在道门 , 却仍断不了心中的诸多是非评断 。
身心不能清静 , 之前学到的道术道法就会变成修行的迷障 , 你知晓地越多 , 更会觉得此是而彼非 。 以某一定标准去界定他人的道行是否正确 , 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商榷 。
这也正是道祖主张“绝圣弃智”的缘由 。 所谓“道在天边” , 是指满眼只看得见高下与仙俗的对比 , 满口都是他人的是非对错 , 却悟不到一切念都是自己的心在作祟 。 这正是修行要去掉的最后一关 , 即无心无念也 。
此关若不能过 , 常以己所有来对比他人所无 , 除了能为欲心带来短暂的优越感之外 , 对修行毫无益处 。
此时的状态 , 正如南华真人描述的涨潮之后洋洋自得的河伯 , 表面上看 , 其修学的内容已经超越了许多人 , 但最终要超越的对象则是本身 。
不能忘却“我” , 就不能接近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