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系秦汉逢锴@从软马鞍到高桥鞍:秦始皇帝陵的骑兵鞍马,为啥没有马镫?
导言: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中的秦俑是写实风格的雕塑艺术 , 陶马也不例外 。 秦俑坑中的马 , 有拉战车的马和骑兵鞍马两种 。 拉战车的马 , 它们四匹一组 , 后面拖一辆战车 , 在一、二、三号兵马俑坑中都有出土 , 无马鞍 。 骑兵鞍马 , 主要集中在二号坑的骑兵阵和车、步、骑混编阵 , 马背上塑有马鞍 , 四匹一列排列在俑坑的过洞内 。 虽然这些鞍马配备有马鞍 , 但奇怪的是 , 马鞍上却没有发现供骑兵上下马和骑乘时踏脚的马镫 , 这是为啥呢?最简单粗暴的回答是 , 秦代还没有发明马镫 。 那么 , 马镫又是啥时候出现的呢?
【考古系秦汉逢锴@从软马鞍到高桥鞍:秦始皇帝陵的骑兵鞍马,为啥没有马镫?】
本文插图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中的骑兵鞍马
一、马镫的出现
马镫何时出现?文献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 考古资料表明 , 我国迄今所见到的最早的马镫 , 出现在湖南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公元302年)墓中的一件陶马身上 , 此时距离秦代有500多年 。 但这件陶马的马镫是单镫 , 系在马鞍的左侧 , 是镫的早期形态 。
本文插图
陶马和单镫
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 , 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鲜卑人发明了完备的双马镫 。 最早的双马镫实物发现于辽宁省西部的朝阳 。 1965年在辽宁省赤峰市北票县东晋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素弗墓中 , 出土了一幅铜鎏金木芯马镫 , 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
本文插图
冯素弗墓中的铜鎏金木芯双马镫
马镫的发明 , 尤其是双镫的应用 , 标志着骑乘所用的马具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 在马镫没有发明之前 , 骑士必须依靠双腿的力量 , 用力夹住马腹 , 才能保证身体的稳定 。 当骑兵在马背上射箭时 , 必须减慢骑行速度 , 才能拉弦张弓 , 这样往往会贻误战机 。 有了马镫后 , 骑士仅仅借助小腿的力量 , 就可以熟练掌控自己的坐骑 , 并避免在驰骋时从马上跌落 , 减少意外发生 。 同时 , 马镫保障了身体的平衡 , 骑士的双手被解放出来 , 可以灵活操持作战兵器 , 大大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和杀伤力 。 马镫后来由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传播到了欧洲 , 因此马镫又被称为"中国靴子" , 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发明 。
本文插图
如今配备双马镫的马匹
但只是简单粗暴的说:"秦代还没有发明马镫" , 以此来解释为什么秦代骑兵的马鞍上没有配备马镫 , 事实上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 二、从"软马鞍"到"高桥鞍"
仔细观察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中的骑兵鞍马 , 可以发现马背上的马鞍有左右两块垫子 , 垫子的断面呈半月形 , 表面排列针眼状的小孔 , 通过腹带固定在马背上 , 这是典型的软马鞍 。 和今天普遍使用的高桥马鞍差异较大 。
本文插图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中骑兵鞍马的马鞍
其实 , 考古发现的战国秦汉时期马鞍 , 都是软马鞍 。 "软马鞍"是根据马鞍的结构特征归纳出的描述性定义 , 特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鞍具 。 软马鞍不配备马镫 。 与之相反的就是具备硬质骨架的高桥鞍 , 其骨架结构包括前、后鞍桥以及两块鞍座板 , 均为木质 。 在马镫发明以后 , 也就是西晋以后 , 高桥鞍就都配备上了马镫 , 并且存在一个从单镫向双镫发展的历程 。
推荐阅读
- 『石头人』湖南有一处700年“禁地”,一下雨就鬼哭狼嚎,连考古界都惊动了
- 「古墓」九层妖塔可深入挖掘,为何考古队到第二层就放弃了?你看挖出了啥
- 『玛雅』考古学家发现玛雅祭祀仪式遗址,遍地陶罐、骨头碎片等祭器
- 战国■战国一座诸侯墓,出土了9件青铜鼎,考古家:不可能是大禹九鼎
- 「搜狐新闻」考古人员研究发现,包拯墓在宋朝就曾被盗,藏有一口金丝楠木棺
- 『兵马俑』唯一的绿脸兵马俑,困扰考古界20年
- [小帅聊娱乐]10年情断邵乔茵,爱林青霞20年未娶,秦汉还剩下什么?
- 「蠢萌新闻」七品县令陵墓规模超过皇陵,考古队越挖越兴奋
- 『南瓜』考古学家挖掘出几百年前南瓜种子,载重后居然成功开花成果
- 墓地■省考古院两项成果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