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些从武汉回国的英国人后悔了,发出感叹:当初就应该留在中国( 二 )


不过 , 劳也不是完全后悔 , 他觉得自己还算幸运 , 因为他现在住在一所带花园的宽敞房子里 , 居住条件比武汉的公寓好 。 劳在武汉的公寓相对要窄小一些 , 和中国很多市中心的公寓一样 , 几乎没有自然光 。
对于“事后诸葛亮”一事 , 劳表示:“我们是根据当时最可靠的信息做出决定的 。 事后聪明确实很有意思 。 确实 , 我希望我们现在能呆在武汉 。 但出于同样的原因 , 我也很高兴再次回到这里 。 ”
杰夫·西德勒和他的中国妻子辛迪 , 以及他们10岁的女儿 , 目前在诺森伯兰郡普拉德霍城隔离 。 这对夫妻现在也反思当时从湖北返回英国的决定 , 但他们认为 , 尽管他们经历了噩梦般的旅程 , 但回到英国依旧最好的选择 。
在1月份的时候 , 杰夫一家在湖北省某个农村拜访辛迪的家人 。
在疫情爆发以后 , 西德勒家一度面临着家庭分裂 , 因为辛迪被告知她只有中国护照 , 不是英国公民 , 无法飞回英国 。 不过最终他们还是抵达了英国 。
经历过武汉的防疫工作 , 他们至少对疫情有所准备 。 杰夫说:“我认为我们可能比英国的很多人更谨慎 , 因为我们以前经历过 。 ”
现在 , 英国也处于封城防疫阶段 。 辛迪倒是因此松了一口气 , 她说:“我们可以远程办公 , 我们的女儿也可以在家做功课 。 在武汉的时候 , 我很长一段时间担心我的女儿是唯一一个不用上学的孩子 , 但是现在所有的孩子都放假了 , 所以我很就放轻松了 。 ”
辛迪·西德勒表示:“总的来说 , 我认为我们仍然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 但是我们也想过不离开湖北这个问题 。 ”
有些英国人最终为了家庭选择留在武汉 , 这些英国人目前反而觉得很幸运 。 目前身处武汉的英国人克里斯·希尔(Chris Hill)现在倒是不后悔留在武汉 , 他在武汉生活了12年 , 是一名英语教师 。 他告诉卫报 , 因为当时英国外交部无法确定 , 他的中国妻子和四岁的女儿 , 能否和他一起乘坐回英国的航班 , 所以他下决定留了下来 。
希尔说:“我之所以选择留下来 , 是因为我不想冒险离开他们 。 我确实犹豫了几次 , 我一度有过后悔 。 但我知道封锁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 ”
在经历了76天封城 , 生活出行受到严格限制以后 , 希尔相信自己在中国的生活会过得更好 。
希尔说:“我很高兴我选择留在武汉 。 ”

延伸阅读:《南华早报》专栏作者:美媒如何片面报道中国抗疫举措接连数日 , 美国白宫相继“甩锅”世卫组织、指责“美国之音”“为中国做宣传” , 指责《纽约时报》“将新冠病毒的源头追溯到欧洲 , 而不是中国” 。 《南华早报》专栏作家卢纲(Alex Lo)12日发表题为《美媒是如何分发他们有关中国和新冠肺炎的宣传》的评论文章 , 批评美国媒体片面地报道中国的抗疫举措 。
卢纲认为 , 美国媒体对中国采取的抗疫举措的刻板印象化建构近乎是拙劣的模仿和滑稽漫画 , 他们运用文字游戏式的手段描绘中国合情合理的抗疫举措 。
卢纲认为 , 在美媒的报道框架下 , 中国“什么也做不对” , 中国被塑造成“或无能或邪恶”的形象 。 正如加拿大电子出版物“Passage”所观察到的那样 , 这成为了美国主流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国的普遍方式 。
在中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及确诊病例数上升时 , 美国媒体指责中国政府无所作为 , 导致民众病亡 。 而当中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及确诊病例数回落时 , 美媒又质疑中国政府在隐瞒事实 。 在武汉“封城”之前 , 美媒认为中国政府曾试图通过淡化这场公共卫生危机来“保全颜面” 。 而当武汉开始“封城”时 , 美媒又批判这一举措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 。 当中国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控制时 , 美媒又怀疑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欢呼雀跃是“表演”或是被“洗脑”的结果 。
上周 , 美国白宫和共和党政界人士狠批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媒体“美国之音” , 理由是该媒体援引了中国官方的疫情数据 , 并播出了武汉民众庆祝“解封”的镜头 , 这些政界人士称“美国之音”是在 “为北京做宣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