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两岸关系的现实远非“骨感”,称为“残酷”都不为过

年初至今 , 两岸对抗因疫情而加剧 , 现在本应该是恢复冷静、有所调整的时间节点 。 就疫情发展态势而言 , 3月下旬后两岸疫情都明显缓解 , 尤其是第二、三批武汉台胞返乡后"零确诊" , 更加说明疫情不应再成为两岸主要矛盾 。 同时 , 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史无前例的冲击 , 两岸"断链"风险对台湾经济威胁前所未有 , 在这个时候唯有搞好两岸关系 , 台湾才能转危为安 。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当前两岸关系的现实远非"骨感" , 称为"残酷"都不为过!先不说民进党当局在近三个月来顽固以歧视性用语称呼新冠肺炎 , 在两岸涉疫议题上处处充满政治操作的恶劣行径 。 就以岛内"反中"扩大化、民粹主流化的氛围为例 , 从"绿委"攻击大陆影音平台爱奇艺"非法入台"、称大陆产幼儿早教机"有统战内容" , 再到教育部门"封杀"线上会议工具ZOOM、蔡依林献唱抗疫公益歌曲被网军围剿 , 这些反智、无聊但"政治正确"的行径令人啼笑皆非 , 却又让人感到无比悲哀 。
【【政治】两岸关系的现实远非“骨感”,称为“残酷”都不为过】【政治】两岸关系的现实远非“骨感”,称为“残酷”都不为过
文章图片

过去一年 , 两岸关系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 , 就是民粹对抗从"局部性"上升为"整体性" 。 毋庸讳言 , 两岸长期以来的统"独"对抗、岛内长期存在的蓝绿对立 , 必然会产生民粹 , 并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时而突出加剧 , 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 同时 , 当政者往往把民粹视为一种操之在己的筹码或工具 , 服务于自己的政治利益或政治目标 , 这也在情理之中 。 然而 , 这些年台湾政坛被网络民粹绑架、反噬 , 回过头来也改造了绿营内部的政治生态和群众基础 。 主要体现在两个趋势:
一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反中民粹同温层"取代了以本省中南部中老年人为主体的"深绿基本教义派" , 成为绿营当政者迎合、依赖的对象 。 过去对民进党政治行为的分析框架 , 往往会把"向深绿基本教义派取暖"视为重要观察指标 , 一旦绿营出现权力危机或激烈派系斗争时 , 谁掌握住鼓吹"公投制宪"、"正名建国"的深绿基本盘 , 谁就能稳住阵脚 。 因而操弄本省悲情、228历史伤疤就成为了绿营权力政治的"基本套餐" 。
但自从2014学运、青年世代被"天然独"政治启蒙之后 , 民进党对所谓"深绿基本教义派"的需求减弱了 , 同时新的"台独"论述更加偏向"走向世界"、淡化乃至贬抑"法理台独"的必要性、注重对北部外省第二、三代的融合吸纳 , 整个民进党就以台湾青年网络使用者为中心 , 打造出一套"虚实结合、脱实向虚"的政治策略 。 "反中民粹同温层"变成一个大型培养皿 , 源源不断地将年轻人转化为民进党支持者 。 近期最明显的例子 , 就是具有深绿背景的赖清德曾在疫情爆发时对大陆发表温和言论 , 立即被绿营"自己人"出征 。
二是网络政治成为民进党新的"练兵场" , 网战绩效成为绿营政治培力的新版"军功章" , 因而绿营得以长期维持在"打江山"状态 , 从而巧妙绕过了"坐江山"带来的现实问题 。 民进党从原本体制外带有"革命"色彩的政治势力 , 到后来逐渐被吸纳进体制、成为坐享公共资源的执政党 , 注定要面对"打江山易、坐江山难"的魔咒 。 事实证明 , 民进党执政前前后后超过12年 , 鲜有沉稳的国际观和娴熟的治理才能 , 派系分赃、巧取豪夺、家族传承才是"绿色执政"的"品质保证" 。 但绿营为何屡屡能够转移焦点?并且能比国民党培养出更多新鲜血液?
原因就在于 , 民进党的"斗争政治"以网络社群作为新的场域 。 谁能在网络上呼风唤雨、谁手上豢养的网军战力最强 , 谁就能冒头分得一杯羹 , 即便在现实政治落选也无碍 , 照样有酬庸和资源作为补偿 。 在这种生态下 , 民进党一方面延续了原有派系和家族的政治传承 , 另一方面也及时发掘和补充了新生力量 , 并且在培力过程中扩大了青年支持基础 , 进而和"反中民粹同温层"的建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 当然 , 这也造成了当下"反中民粹"覆水难收的情境 , 这是民进党在网络时代操弄权力政治的必然结果 , 给两岸关系带来了恶性循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