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古巴导弹危机秘史之一:美国不相信双面间谍情报,低估苏联会冒险

古巴导弹危机 , 是一场差点引发世界第三次大战的美苏交锋 。 美国中情局前高级特工迈克尔·阿布舍在美国情报界服役时间长达30余年 , 在冷战时期为美国多届政府直接提供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情报和建议 , 具体包括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 1983年美国对格林纳达的军事行动 , 以及苏联解体等 。
从中情局退役后 , 阿布舍先后在多家有官方背景的科研院所进行情报教学工作 。 他曾就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写过一本书 , 用亲身遭遇的一手材料以及一些解密资料 , 重点解读了特工人员在这场交锋中的成与败 , 得与失 , 以此告诫一个国家应当如何收集、分析以及充分利用情报 。
『美国』古巴导弹危机秘史之一:美国不相信双面间谍情报,低估苏联会冒险
文章图片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最危险的一个片断 , 而美苏政策与情报工作的失败正是这次危机爆发的根由 。 回顾这场危机 , 必须就美国政策制定者及其他官员在进行情报分析、制定外交政策时 , 在不经意间融入的各种思维进行研析 。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之所以冒险秘密做出在古巴部署SS-4中程及SS-5中远程导弹的决定 , 是因为他误认为一旦导弹被秘密部署 , 美国就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一既成事实 。 而且 , 肯尼迪在1961年4月猪湾事件中缺乏自信的表现 , 也是赫鲁晓夫认为可以在古巴部署导弹的原因之一 。 而且 , 在赫鲁晓夫看来 , 社会主义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 而资本主义则日渐衰败 , 必定将被苏联打败 。
『美国』古巴导弹危机秘史之一:美国不相信双面间谍情报,低估苏联会冒险
文章图片

在赫鲁晓夫的认知中 , “历史”中超人类因素是其做出政治、经济及外交政策决定的主要驱动器 。 他准备成为这类因素的忠实代理人 , 不管是否需要付出战争与流血牺牲的代价 。 而作为能够促进革命驱动力发展的代理人 , 赫鲁晓夫认识到了外交作为一种为革命争取时间、甚至是为实现目标而争取同盟的手段的重要性 。
而对于美国情报界而言 , 他们则认为赫鲁晓夫是不会将这类导弹部署到古巴的 , 因为苏联从来没有将进攻性导弹部署到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之外的地方 。 美国情报界还认为 , 一旦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 美国的反应势必会非常强烈 , 而赫鲁晓夫绝对不会冒这种风险 。 然而 , 赫鲁晓夫并没有站在美国的角度上、或以美国人认为他应该有的思考方式考虑问题 。 在1961年维也纳峰会后的16个月时间里 , 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种种努力都没有使赫鲁晓夫从“肯尼迪软弱可欺 , 苏联一定会赢得最终胜利”等思维中醒悟过来 。
『美国』古巴导弹危机秘史之一:美国不相信双面间谍情报,低估苏联会冒险
文章图片

肯尼迪发表过重要讲话 , 企图让赫鲁晓夫意识到美国在军事及核领域占据重要优势 。 不过 , 赫鲁晓夫仍然深信肯尼迪是软弱的 , 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 命中注定是要被苏联打败的 。
所以 , 从后来的结果看 , 只有当面对美国真的要轰炸及入侵古巴 , 并且“利用能够发动全面核战争的远程弹道导弹及核轰炸机抹杀苏联”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的时候 , 赫鲁晓夫才终于悬崖勒马 。
从过往经验来看 , 美国情报界及政策官员与其他国家情报界相比一个最大特点是 , 更喜欢通过技术渠道获得的情报 , 而诸如谍报人员及难民等人工情报则不受重视 。 而造成这种思维的原因之一 , 就是当时美国从诸如车辆、飞机及卫星等公开技术平台收集到的情报的数量越来越大 , 也越来越为人所认可 。 美国空军当时通过夸大对苏联核实力和导弹实力的评估来制定预算 , 就是这种思维的具体表现 。
『美国』古巴导弹危机秘史之一:美国不相信双面间谍情报,低估苏联会冒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