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作妖20年( 四 )



但那些成功从OTCBB转板到纳斯达克或纽交所的中国公司 , 用“i美股”创始人方三文的话说 , “没有一家是冤枉的” 。

因为其实绝大多数的中国概念股并不满足转板到这些主流交易平台的资质 , 如果没有财务造假 , 他们不可能成功转移上市 。

关键是这些企业即使上市成功之后 , 依然在孜孜不倦地造假 。 而据不完全统计 , 这些成功在美转板的中概股公司老板有不少是福建人 。

正是在转板造假风潮迭起的2010年 , 受到福建老乡在美国股市横冲直撞强烈冲击的陆正耀 , 创办了神州租车 。

中概股作妖20年
文章图片


当年刘二海的联想资本给了他12亿元的战略投资 , 使神州租车从一个800辆车的小企业 , 迅速膨胀到5万辆车的行业第一租车公司 。

同样作为资本推手和前高盛投行高管的黎辉 , 在这段时间成为陆正耀的合伙人 。 不知是否受到这位专业人士的影响 , 陆正耀抛弃了福建老乡玩得很溜的买壳上市 , 决定堂堂正正的赴美IPO发行股票 。

两年以后 , 信心满满的陆正耀、黎辉和刘二海带着满满11箱的资料 , 飞赴华尔街开启了自己上市的大幕 。 然而没料到他们一下子就撞上了华尔街严打中概股的这波潮流 , 路演当日仅40%的投行认购 , 而且认购标的金额远低于意向值 。

经过三天三夜研究 , 陆正耀和刘二海在美国承销投行高盛的办公室决定放弃IPO 。

这也是中概股造假给他留下最难以忘怀的印象 。

C



金融危机之后 , 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 , 其中就包括为中小企业上市开放了方便之门 。 尤其是互联网企业 , 相关的盈利指标和时限被进一步放宽 。

2015年之后 , 这极大助推了全球创投资本的蓬勃兴起 , 以及所谓独角兽企业的纷纷上市 。

从此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越来越多的选用IPO , 而非反向收购 。

如果想成为独角兽赴美上市 , 就必须在自己的日常营运中推高收入 , 降低成本 , 把财务数据和战略故事讲得漂亮 , 获得华尔街投行的认可与关注 。

在这段时间 , 中国在美上市的企业依然存在造假的行为 。 只不过 , 不是在财务数据上 。

因为很多中国企业赴美IPO上市 , 但真正能进入到国际投行视野的并不多 。 这就使得相当数量的中资公司赴美发行的股票 , 没有找到符合数量级的国际投行购买 。

为了保证股票发行的成功 , 这些上市的中资公司会采用创业团队、投资人和承销投行包底认购剩余部分股票的形式 。 而采用这种形式发行的股票 , 在国际投行界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称呼:“亲友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