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脱帮扶,稳稳守住幸福(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 二 )
现在咱柿村有千亩猕猴桃园、百亩清水莲菜、百亩柿子林和20亩光伏发电产业,辐射带动全村124户贫困户,平均每户贫困户至少有2项脱贫产业,真是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 。今年柿村开始发展奶山羊产业,先期10万元扶贫资金已经到位 。
贫困户郭铁栓一家5口就靠他一人养活,现在他承包了20亩地种猕猴桃,去年有10万元收入,已经由一个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 。他说,这猕猴桃就是“幸福果” 。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以前的柿村没有硬化路,收果子的卡车根本进不来 。华州区先后投入包括扶贫资金在内的500万元用于道路硬化,现在全村巷道路、通村路实现了水泥路面全覆盖 。
华州区还帮柿村与区民政局等单位“结对子” 。包联单位筹集资金60余万元,为柿村改造建设了“柿村互助幸福院”,为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7户12人,易地搬迁19户92人,同时对群众饮水设施进行了提升和改造,目前自来水到户率达到100%……
(本报采访人员 原韬雄整理)
福建省浦城县福禄村第一书记王琪珑:开辟增收渠道 防止因病返贫
“叮咚……”随着手机一响,一则来自厦门市观日西里社区居民的消息,让我把正在村委院子里挑拣锥栗的周福全拉回到屋里,“老周,今年要多种点高山稻米,田里稻萍鱼也要多养一些,稻子不能打农药,这是认购人的要求……”我一边念叨着,一边把“认购人”的消息记录转发给了周福全 。
“放心吧,小王书记,我都记着了!”昔日贫困户周福全,现在已经算是村子里的致富能人 。元旦刚过,他的四亩水田就被厦门市民认购,田里今年种什么、怎么种,认购人说了算,最终的收成也是认购人来“包圆儿”消费 。
以前的周福全,可不是现在这般模样 。家住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枫溪乡福禄村,山高林密,土地贫瘠,那些年,周福全都是“地难种、钱难挣、贫难脱” 。2017年底,中国邮政集团厦门分公司派我到福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的牵线搭桥,我将邮政集团的物流资源引入村里,搭建了“从山林到餐桌”的电商平台 。周福全靠线上售卖高山稻米、锥栗等土特产,有了4万多元的年收入,终于迈过了贫困线 。
“小王书记,医生诊断我为肝腹水,重活儿干不动了!”2019年年底,周福全拿着南平市第一医院的诊断书,抹着眼泪找到了村党支部 。重活儿干不动,种田就跟不上,山货也采不来,眼瞅着老周又要因病返贫,咋办?
脱贫不能返贫 。如果有人能承包周福全的四亩水田,那不就把他解放出来了吗?带着简单的想法,我试着在网上替周福全发布了招租启事,没过多久,一则网友留言提醒了我:“如果能认购这块地就好了,我负责吃,你负责种 。”
思路一出,说干就干,村里趁热打铁推出“农田认购”计划:春种时,网友以“期货”的形式,在村里认购一块田里面的农作物,村民按照认购人的需求,播种、管理、收割,收成快递上门,专属订制,保质保量 。
周福全作为第一批村里试点,与厦门市几户居民签订了“认购协议”,而自己不再下田,专门雇村里小伙子来帮他打理田地 。算盘一打,除去人工等各项成本,预计每年3万多元的收入让他心里有了底,“再也不用担心返贫了!”周福全笑得一脸灿烂 。
(本报采访人员 刘晓宇整理)
黑龙江省汤原县新立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广泽:继续留在村里 扩大收入来源
“是留,还是回?”去年11月,我两年的驻村任期到了,单位领导问我要不要轮换回去 。“留!”毕竟,新来的干部要把情况从头再捋一遍,没个半年可掌握不来 。我驻村的黑龙江省汤原县新立村,去年5月正式脱贫摘帽,12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但光“扶上马”哪行,咱还得“送一程”啊!脱贫户的受益面还可以更广,增收渠道还可以更稳 。
一开始,听到“庭院订单式种植”时,张久林老两口和很多人一样将信将疑,“种那点地,能赚几个钱啊?不如种点苞米,够自己吃得了!”张久林家前年就脱贫了,但夫妻俩年事已高,腿脚不便,收入来源受限,返贫风险可不小 。
推荐阅读
- 成色:【地评线】金羊网评:聚力“扶贫产业”,擦亮脱贫“成色”
- 【地评线】金羊网评:聚力“扶贫产业”,擦亮脱贫“成色”
- [农产品]河北围场:“互联网+扶贫”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 「贫困地区」农业农村部:三大举措力促深度贫困地区加快脱贫
- 农业农村部:三大举措力促深度贫困地区加快脱贫
- 农业农村部:三大举措力促深度贫困地区加快脱贫
- 『扶贫模式』河北围场:“互联网+扶贫”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 「时政」河北柏乡:“扶贫微工厂”助力脱贫攻坚
- 江西:出台12条举措助力脱贫攻坚和法治乡村建设
- 『脱贫攻坚』驻马店张现超:致富多面手 脱贫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