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剧场”能否成为常态化的艺术陪伴

「」“云剧场”能否成为常态化的艺术陪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live在B站推出高清戏剧《简·爱》放映不到一周 , 点击量超过11.9万 。
今年春天 , 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群艺馆承办 , 沪上文艺界发起的“艺起前行”短视频征集达到了4400多个 , 播放量超7.9亿次 , 上海昆剧团、上海民族乐团等多家院团的艺术家成功“出圈” 。上海越剧院一团的一场线上公益演唱会直播观看人次高达170多万 , 狠狠火了一把 。上海戏剧学院荣广润教授说:“疫情发生后 , 来自上海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反应迅速 , 尤其当5G时代来临 , 充分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优势 , 建设亚洲演艺之都 , 这是一条新的路径 。”
随着疫情波及世界多个国家的艺术行业 , 纽约、伦敦、爱丁堡、柏林……这些知名艺术机构聚集、演出生产繁荣、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之都 , 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云端剧场 。伦敦西区的“西区剧院”、百老汇的 “百老汇高清 ”、爱丁堡“Summerhall免费线上放映”……都开始持续输出在线的演出产品 。“未来 , 对传统演出行业而言 , 发展在线演出产品未必是核心业务 , 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壮大品牌声誉 , 抓取新用户是大势所趋 。”荣广润说 。
紧随上海而动 , 国际艺术名团名城共同开启“云上的日子”
“第一次看话剧 , 搬好小板凳”“是正版资源吗?”“字幕竟然不是野生的”……“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live在B站推出高清戏剧《简·爱》放映不到一周 , 点击量超过11.9万 , 平均每天有两万多名B站用户坐进云端剧场 , 其中不乏一些新观众 。
不独英国国家剧院 , 疫情期间 , 全球知名剧院、艺术机构先后在云端开辟了新舞台 。大批难得一见的优质作品与大众传播的形式相结合 , 为各大剧院、艺术团体提供了与全球观众“云上”的亲密交流 。素有德国戏剧“梦之队”之称的柏林邵宾纳剧院 , 每晚都有线上放映 。1984年首演、由彼得·斯坦因执导的契诃夫名作 《三姐妹》 , 名导托马斯·奥斯特玛雅导演、根据知名小说改编的《重回兰斯》等都是剧团难得一见的佳作 。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也从本月初开始 , 每两周上映一部莎士比亚戏剧 , 《哈姆雷特》(2018)、《罗密欧与朱丽叶》(2009)、《仲夏夜之梦》(2013)、《温莎的风流娘们》(2019)……莎剧在改编中迸发的新意和沉淀的价值 , 观众都能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得到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每晚在官网和App免费放映“历史上的经典” , 罗西尼经典喜剧《塞维利亚理发师》、贝理尼女高音名作《诺尔玛》、威尔第不朽经典《唐·卡洛》等悉数登场 。
以经典回馈观众之外 , 还有不少剧院抓住机遇“吸粉” , 在国际上打开知名度 。莫斯科大剧院一连推出六部高清视频 , 其中包含两部歌剧作品《沙皇的新娘》《鲍里斯·戈都诺夫》 , 以及四部芭蕾作品《天鹅湖》《睡美人》《强盗的女儿》《胡桃夹子》 。首日直播吸引了18万人订阅频道 , 并获得超过200万观看量 。
比利时罗莎舞团鼓励宅在家的观众和舞蹈爱好者们“动起来” , 在家中拿起一把椅子 , 就能练习舞团的经典名作《Rosas danst Rosas》 。罗莎舞团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这段舞蹈的分段指导视频 , 获得疯狂转发 , 大受好评 。
互联网与剧场艺术不是矛盾体 , 线上线下各有资源优势
“云剧场”的诞生究竟是艺术团体的无奈之举 , 还是一次对演出生态的集体探索?或者可以这样说 , 当疫情结束 , 场灯亮起 , 传统剧场重现昔日繁盛后 , “云剧场”是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有学者认为 , 它将在此次危机过后被延续下来 , 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艺术陪伴 。
【「」“云剧场”能否成为常态化的艺术陪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