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十年:彰显新青海精神

玉树地震后 , 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启动对口支援机制 , 迅即出台《关于做好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
震后不到两个月 , 制定颁布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 确定了“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主要任务 , 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 ”并提出“要把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 。
进入新时代 , 站在新起点 , 建设新青海 , 要有新精神 。
登高望远 , 自信开放 , 团结奉献 , 不懈奋斗!
这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奋斗力量 。
几年来 , 省委省政府运筹帷幄 , 强力推进规划落地 , 演绎了“一张蓝图到一座城市”的重生 。
针对玉树特殊困难条件 , 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由国家出资、由援建方建设、由地方提供服务保障”的特殊援建方式 , 做出了北京市、辽宁省和中建、中铁工、中铁建、中电建4家央企以及部队对口援建玉树的重大决策 。
2010年6月20日 ,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西宁召开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 。 会议宣布成立国务院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协调小组 , 负责协调重大问题 , 指导重建规划落实 。 对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和对口援建工作做出了及时、科学、全面、有力的部署 。
从那一天起 , 省委省政府一手抓玉树抗震救灾工作 , 一手抓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 在遍地的瓦砾中 , 在不惜代价抢救生命的重托下 , 新玉树的雏形已经描摹出最初的一笔 。
省玉树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担负起了重建指挥中枢的职责 。 一道道指令从这个中枢迅速发出 , 一条条讯息向这个中枢高速回馈!
高瞻远瞩 , 科学决策;缜密安排 , 统筹兼顾;身先士卒 , 强力推动 , 由此诞生了从一张蓝图 , 长为一座城市的奇迹!
三年来 , 省委省政府攻坚克难 , 在高原极地创造了令世人震撼的奇迹 。
玉树十年 , 今天 , 当人们回望那艰苦卓绝的三年 , 一定会感叹 , 在地处偏远、制约条件最多的青藏高原腹地 , 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 , 不断攻坚克难 , 组织实施的那一场气壮山河的灾后重建 。
玉树灾后重建条件之苦、困难之多、情况之复杂 , 实属罕见 。
如今 , 灾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 城乡居民住房成为最能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风貌的亮点工程 , 灾区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
灾后救援:中国力量“拧成一股绳”
这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制度力量 。
玉树地震后 , 从与死亡赛跑的生命救援 , 到实施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科学重建 , 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 灾区经济社会三年实现了二十年的跨越式发展——
三年灾后恢复重建 , 共完成投资447.54多亿元的1248个重建项目 , 是玉树建政头58年投资总和的8倍 , 全面实现了灾后重建规划目标 。
16710户农牧民住房和22439户城镇居民住房全部建成并实现入住 , 292个农牧民住房集中建设点的基础设施配套 , 灾区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
94个教育、63个医疗卫生、65个文化体育项目全部建成 , 一批福利院、敬老院和孤儿院投入运行 。
90余座受损宗教活动场所及公共用房新建和维修加固全部完成 , 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和56个省级以下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已完工 , 和谐家园建设成效明显 。
建成市政道路235公里、各类管网1482公里 , 112个水利项目全部完工 , 实现州县二级油路全覆盖、90%的乡镇道路畅通 , 共玉高速建成通车 , 通讯覆盖率达到100% , 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6% , 结束了“玉树无大电网”的历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