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赴绥芬河医疗专家组组长谈如何遏制绥芬河疫情( 二 )


澎湃新闻 :12天赶回国这个患者情况怎样?
于凯江 :当时给他进行高流量吸氧 , 无创插管后 , 已经快脱机了 。
面对突然的疫情 , 绥芬河还是一个“新手”
澎湃新闻 :在牡丹江看过重症患者后 , 是怎么到的绥芬河?
于凯江 :4月8号晚上看过这4名重症患者后 , 我告诉他们每个怎么处理、会诊 。 4月9日上午我又去了牡丹江市康安医院 , 这家医院当时收了100多个患者 , 他们收的都是轻型或者普通型的 , 也有几个重症 。 在给几个重症患者会诊后 , 我给相关的医护人员做了一个报告 , 报告的内容是如何减少新冠肺炎患者从轻型变普通型、从普通型变重型 , 以及如何防范患者从重型变危重型 , 我认为这个意义特别重大 。
因为我们今天都非常清晰的是 , 没有明确的特效药治疗新冠肺炎 , 更多的是一些辅助和综合疗法 。 当病人发展到危重 , 上机械通气的时候 , 病死率很高 。 如何阻止轻型发展成普通型、普通型发展成重型、重型发展成危重型 , 这是关键 。
虽然我8号晚上没去绥芬河 , 但黑龙江省委赴绥芬河市疫情防控工作组当晚开会后 , 打电话给我说已任命我为医疗救治组组长 。 9日上午给安康医院辅导完后 , 我就往绥芬河跑 。
澎湃新闻 :您赶到绥芬河时 , 是怎样一个现状?
于凯江 :在绥芬河口岸关闭前 , 其中4月有一天的入境人员达495人 , 其中98个人的核酸检测为阳性 , 发病率接近20% 。 我在开会的时候才发现疫情很严重 。 4月10日早上开完会后 , 我本打算开车回一趟哈尔滨 , 因为单位还有一堆事没处理、交接 , 另外还有一个肿瘤病人的会诊 。 还有100公里到哈尔滨时 , 他们电话我 , 说情况挺严重 , 得赶紧回来 。
我又掉转方向回到绥芬河 , 10号晚上7点多 , 就参加新闻发布会 , 会上就介绍媒体关心的话题 , 包括通报病情情况 , 救治能力够不够、行不行等等 。
在国内疫情爆发时 , 绥芬河没有一个确诊病例 。 零病例是好事 , 但没有练兵 , 又不是好事 。 突然来了这次疫情 , 它又没经验 , 是一个新手 。 而且本来力量就很薄弱 , 最大的人民医院就二级甲等 , 感控问题是个大的问题 。 我到医院了解感控有哪些风险 。
这么小的城市 , 很不容易 。 他们本来就一个二甲医院 , 难在没有经过训练 。
狠抓感控 , 确保医护零感染
澎湃新闻 :面对这样一个现状 , 您作为医疗救治组长 , 怎样去开展工作的?
于凯江 :4月10日晚上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 , 我就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 行使职责 。 领着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绥芬河医院的院长和卫健委两个处长 , 我们5个人晚上8点开会 , 一直开到10点 , 并确定了几个事儿 。
第一 , 把工作方案、救治方案定下来 , 救治方案就一句话——分层集中救治原则 。 怎么分层呢 , 绥芬河医院和方舱调整完后 , 收治无症状感染者 , 轻型、普通型咱就上牡丹江康医院 , 危重、重症就上红旗医院 。
第二 , 定目标 , 那几天全国都看着黑龙江 , 媒体报道的也很多是黑龙江 。 我说全国在看着我们 , 要变压力为动力 。 我就给他们定了两个很高的目标——“两个零” , 医护人员感染率是零 , 患者零死亡 , 实现了咱就圆满的完成任务 。
第三 , 所有抢救 , 要细化有方案 , 要坚持个体化原则 , 做到一患一策 , 要学习国家指南 , 但要活学活用 , 不能生搬硬套 , 把工作做细 。
第四 , 每天要有通报 , 晚上通气总结 , 对第二天工作有个预判 。
第五 , 工作会议开完以后出会议纪要 , 需要以文件形式下发 , 各个部门必须执行 。
在这五条决定之前 , 我们又把小组的组织框架重新搭了一下 。 为什么重新搭呢 , 我们医疗救治组还得分几个组 , 有负责诊断的、病情评估的、治疗的、转运的 , 细分为6个组 。 这很重要 , 定好后 , 我们都是按这个方针去干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