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回忆录丨“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 中医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中医医疗队尽锐出征 , 中医药人奋起战“疫” , 中医全面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 , 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 打出中西医结合救治“组合拳” , 独特的战斗力让中医中药别样“红” 。
3月25日晚9时10分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的第二支驰援武汉的中医医疗队 , 也是第一批返京的国家中医医疗队 , 圆满完成医疗救助任务后由湖北省返回北京 , 当晚医疗队队员们乘专车前往全国总工会国际交流中心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休养 。 近期 , 人民政协网采访人员独家电话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4名医护人员 , 记录下他们在武汉59天的心路历程 。
今天
请跟着靓靓一起去看看
首批返京国家医疗队队员王晓嘉 的
战“疫”故事
战“疫”回忆录丨“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
文章图片

同当年参加“非典”救治工作一样 , 这次去武汉王晓嘉也是偷着报名的 。 “如果这个时候我退缩了 , 就和逃兵没有分别 。 ”出发前 , 王晓嘉把孩子拉到一旁 , 微笑着对孩子说“一定要听话 , 妈妈去上班了!”
去武汉的路上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ICU专科护士王晓嘉一直在哭 , 她说不是因为害怕 , 而是感动 。 “知道我要去武汉支援的消息 , 同事朋友都在发信息叮嘱 。 ”她告诉自己 , 一定不能辜负同事、家人和朋友的期望 , 一定要胜利完成任务 , 同时保护好自己 , “只有保证自己零感染 , 才能保证同行战友的安全 。 ”
战“疫”回忆录丨“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
文章图片

王晓嘉在ICU做了16年的专科护士 , 消毒隔离制度是每个监护室护士必须严格执行的 , 而且要求零差错 。 “之前我们在科里也会有应急事件 , 比如收治过甲流患者 , 不同的就是工作的环境变了 。 ”正式接收病人之前 , 王晓嘉曾一度担心佩戴双层手套不灵活 , 同时护目镜还会起雾 , “给患者输液和动脉采血就给本身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再增加一份痛苦 。 ” 后来发现没有问题 , 她的心才算踏实下来 。
发现患者呼吸急促、面色及口唇颜色不好 , 赶紧测量血氧饱和度 , 及时通知医生;怕液体走空;怕氧气没戴好氧和低;怕意识不清的患者坠床……呈L型的病区里 , 大部分都是低氧憋气症状的患者 , 王晓嘉和同事们在为患者进行操作的同时 , 耳朵也要在病区仪器声中分辨出急需处理的警报 , 她说之前所在科室是危重症监护室 , 必须练就“眼观六路 , 耳听八方”的本领 。 但要同期为30多名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 一圈下来就得需要一个多小时 。 每个班次结束前 , 她们都会为下个班次的同事提前写好患者的护理重点 , 并用红笔标注好 , 以便及时处理护理情况 。
每天除了临床护理工作外 , 王晓嘉和同事还担当了卫生员、配餐员、及家属的角色 。 “因有感染性风险 , 这些工作必须全由经过培训过的我们来完成”她说自己不能回家 , 患者也不能回家的情况下 , “我们就是他们的家属 。 ” 重症患者卧床不能自理 , 患者的进食、翻身及二便清理要由王晓嘉她们完成 。
在病房内有位79岁的爷爷让王晓嘉一直放心不下 。 当时这位高龄患者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 , 一直上着监护 , 离不开氧气 , 中间还用过无创呼吸机 。 “爷爷是严重的焦虑 , 尤其到了夜晚 , 必须要我们在旁边 , 不然就一直呼叫 。 ” 通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整 , 加上临床救治和心理护理 , 晚上的爷爷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 。 “前两天得知爷爷已经核算检测转阴了 , 大家牵挂的心总算落下了 。 ”
战“疫”回忆录丨“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