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力学庐藏书”惠泽天水

【人民网:“力学庐藏书”惠泽天水】

人民网:“力学庐藏书”惠泽天水
本文插图

图为特藏室大门 。 (****采访人员董洪亮 摄)
得知甘肃省天水市图书馆特藏有“和平老人”邵力子的一批珍贵图书之后 , 日前 , 采访人员提前联系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 , 利用到天水市采访脱贫攻坚的间隙 , 特意做了个“自选动作” , 即参观、浏览这一文化珍藏 。

人民网:“力学庐藏书”惠泽天水
本文插图

图为特藏室书柜 。 (****采访人员董洪亮 摄)
天水市图书馆坐落在藉河之滨 , 临流水而拥绿树 , 环境清幽 。 那是一个双休日 , 天气晴好 , 采访人员怀着好奇、敬仰的心情 , 走楼梯登上了图书馆四楼 。 特藏室门口上方挂着“邵力子捐书陈列室”扇形木制匾额 , 左右两边挂着木制对联“力学庐中藏经典 , 子孙世代惠恩泽” , 是集于右任的字 。 木料呈淡黄色 , 典雅而洋溢书香之气 。 为了满足采访人员的愿望 , 特藏室负责人李东晖牺牲了休息时间 , 热情地接待我们并进行认真讲解 。

人民网:“力学庐藏书”惠泽天水
本文插图

图为特藏室书柜 。 (****采访人员董洪亮 摄)
采访人员徜徉在一排排书柜之间 , 既为有幸一饱眼福而欣喜、又顿生一种历史穿越之感 , 似乎置身于民国年间的历史风云中 。 陈列室铺设木质地板、配有恒温恒湿设备 , 共置刻着隶体绿漆“力学庐藏书”字样的藏书柜68个 , 为邵力子原来专门定制的枣木书柜;还置有后制作的仿古木质书柜144个 , 木质雕花古籍陈列柜9个 , 二十四史雕花博古架1个 , 木质雕花阅览桌4张 , 明式椅24把 。
人民网:“力学庐藏书”惠泽天水
本文插图

图为特藏室藏书 。 (****采访人员董洪亮 摄)
邵力子先生的藏书为何冠以“力学庐”?据李东晖介绍 , 是各取邵力子与其夫人傅学文名字中的一个字而来 。 采访人员个人认为 , 或许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 即苦学也 , 力学即刻苦读书、下功夫学习之意 。 古代读书人常常以“力学”表达攻书的状态与境界 。

人民网:“力学庐藏书”惠泽天水
本文插图

图为特藏室藏书 。 (****采访人员董洪亮 摄)
邵力子(1882—1967) , 近代政治家、教育家、著名报人 , 浙江绍兴人 。 他在晚清中过举人 , 为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 , 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发起人之一 , 1921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 曾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中国公学校长 , 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 。 后任《民国日报》总编辑、黄埔军校秘书长、国民党司令部秘书长 , 还曾担任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 。 1949年作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到北平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 ,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后 , 脱离国民党政府 , 留在北平 , 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新中国成立后 , 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 , 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 因他毕生致力于国家的独立自主、民主和平事业 , 被人们尊为“和平老人” 。

人民网:“力学庐藏书”惠泽天水
本文插图

图为特藏室藏书 。 (****采访人员董洪亮 摄)
“力学庐藏书”为何保存在天水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日机轮番轰炸西安等城市 , 主政甘肃、陕西6年间自己节俭日常生活开支所搜购、珍藏的大批珍贵图书怎样才能免于战火?邵力子先生十分焦虑 。 民国年间著名人士邓宝珊、冯国瑞多次向邵力子先生“游说” , 说明他们的家乡天水市人文气息浓厚、又地处西北一隅 , 属抗战后方 , 藏书环境较为安全 , 希望“以之捐赠天水 , 建馆而公诸世” 。 经过慎重考虑 , 邵力子先生决定将自己在西安的全部“力学庐藏书”运往天水 , 并由好友、著名学者冯国瑞负责接收、转运 。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 要把几十箱、数万册藏书从西安运到天水 , 确非易事 。 李东晖说 , 在当时陕西省政府主席及秘书长、天水县长及教育局长等人的协助下 , 历经周折、分三次才将这批珍藏转运成功 , 当时雇用盐商的牲口、沿途由邓宝珊将军派部队护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