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1934年蒋介石、孔祥熙和宋子文攫夺中国银行,开始金融垄断

『中行』1934年蒋介石、孔祥熙和宋子文攫夺中国银行,开始金融垄断
文章图片

武汉中国银行旧址
【导读】辛亥革命前夕 , 外国银行主宰了中国金融 , 中国自办银行日迭兴起 , 1905年清政府的中央银行--户部银行成立 , 1908年该行改组为大清银行 , 至1911年 , 大清银行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银行 。
辛亥革命爆发后 , 陈锦涛担任临时政府财政总长 , 走马上任需要首办的事情 , 就是建立一个中央银行 。 1911年11月 , 陈锦涛实施了其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的计划……
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银行非中国银行莫属 。
1912年2月 , 南京临时政府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 , 此时的中国银行是个官商合办的银行 , 经常充当政府的账房 , 中行为摆脱深受政局影响的困境 , 力谋自主经营 , 几经努力得以实现 。 随着北洋政府统治的结束 , 中行总部随政治中心南移由北京迁至上海 , 1928年国民政府另立中央银行 , 遂将中行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 , 改组后的中行实权仍掌握在商股手中 , 独立自主经营得以延续 , 中行仍保持了在银行界的霸主地位 。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金融垄断政策 , 通过增资官股 , 逐步控制了中行 , 1937年抗战爆发 , 中行总部西迁 , 积极支持抗战 , 1942年四联成立 , 实行四行专业化分工 , 中行再度增资改组 , 成为专业的国际贸易汇兑银行 , 中行业务范围急剧骤减 , 开始落后于中央银行 。
1945年抗战胜利后 , 中行总部迂回上海 , 在此阶段 , 中行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接管敌伪财产 , 重新增减机构;加强信贷 , 支持恢复经济 , 发展生产;加强外汇管理 , 办理海外侨汇业务等 。 以上工作 , 对抗战胜利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 , 新中国成立后 , 国民党曾通过各种途径 , 企图窃取中行海外分支机构的资产 , 遭到中行职员的强烈反对 , 中行回到祖国的怀抱 , 重新获得了新生 。
综观中行37年的艰辛创业历程 , 中行共发生了三次职能转变:从1912年到1928年以前 , 中行是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1928年国民政府另组中央银行 , 中行被改组为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1942年后国民政府通过建立四联总处 , 重新划分中、中、交、农四行的业务 , 中行成为发展国际贸易的专业银行 。
陈锦涛与中国银行的创立
辛亥革命前夕 , 外国银行主宰了中国金融 , 中国自办银行日迭兴起 , 1905年清政府的中央银行--户部银行成立 , 1908年该行改组为大清银行 , 至1911年 , 大清银行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银行 。
辛亥革命爆发后 , 该行的正副监督叶景揆、陈锦涛弃职南下 , 陈锦涛经伍廷芳提名担任临时政府财政总长 , 刚刚上任的陈锦涛需要首办的事情 , 就是建立一个中央银行 。 1911年11月 , 大清银行的浙江籍股东及部分高级负责人为了保全商本组建了股东联合会 , 陈锦涛利用商股联合会 , 实施了其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的计划 。
经南北方商股的充分酝酿 , 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于1912年1月正式向孙中山呈送报告 , 表示在不损害股东利益前提下 , 愿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 。 孙中山鉴于政府财政窘困随即同意 , 并立即面谕陈锦涛 , 让其立即向股东联合会转达他的意图 , 陈氏立即以财政部的名义于1912年1月书面批复股东联合会 。
『中行』1934年蒋介石、孔祥熙和宋子文攫夺中国银行,开始金融垄断
文章图片

天津的中法工商银行
1912年2月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 陈锦涛担心已为孙中山同意的改组报告 , 能否得到袁世凯总统的追认 , 他一面促令商股联合会报请袁世凯 , 一面又电询孙中山 , 希望孙中山能助其一臂之力 。 孙中山复电:"清帝退位 , ……中国银行之创办 , 及一切财政之已经施行者 , 当然继续有效 , 绝无疑问 , 可由财政部宣布 。 "在短暂的两个月中 , 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的报告便得到了两位总统的批准和追认 , 陈锦涛联合大清银行股东击败了竞争对手 , 于1912年2月5日将大清银行正式改组为具有中央银行的权力和地位的中国银行 。 陈锦涛在致临时参议院咨文中说:"这是借已有之基础 , 应目前之急需 , 既可以增长民国之实力 , 又可因其资金为通融 , 实为民国国家与银行股东两得兼利之道 。 "陈锦涛创建中国银行的真正意图可略见一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