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英特尔:不再只是一家芯片公司

李寿鹏 半导体行业观察
自1968年成立以来,英特尔都是半导体领域当之无愧的巨头 。这一方面得益于他们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 。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在日前举办的“英特尔中国媒体纷享会”上也指出 , 英特尔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 , 其创新背后是世界级的投入 。根据他提供的数据显示 , 在2019年 , 英特尔研发投入是134亿美元 , 占营业收入19% , 这在半导体行业遥遥领先 。
另一方面 , 写在DNA里面的前瞻思维是英特尔能渡过一浪接一浪的产业浪潮 , 并始终站稳产业龙头位置的又一个重要倚仗 。杨旭表示 , 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 , 永远要站在最前端 , 要看到人家看不到的东西 , 要不断创新技术 , 去抓住每一次增长的机会 , 同时也必须要有驾驭危机的能力 。英特尔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经验 , 也很有发言权 。
“到了2020年 , 是新十年的起点 , 是一个巨变的时代 , 世界正在重塑 , 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发生 , 新冠疫情更是发展成为全球危机 , 兴我们需要战略性长远的眼光和很多的经验 , 才能在这场危机中寻找到机会 ” 。杨旭说 。
“智能X效应”下的数据机会
按照杨旭的说法 , “智能X”的“X”代表了几个意思:这首先代表了各种智能的物 。越来越多智能的物连在互联网上连接起来 , 汇聚成一个个增值平台 。这些平台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 , 为未来产业的增值和数据的增值提供了可能 , 形成产业创新的X效应 , 带来指数型增长的发展机会 。
相关统计显示 , 在2023年之前 , 全球数据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 。特别是边缘数据的增长将会迅猛增长 , 我们要将计算能力更靠近用户 , 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更多个性化需求 。在杨旭看来 , 数据增长给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和传输数据三个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需求 。也驱动整个市场的市场规模到2024年增长到3000亿美元 。
芯片@英特尔:不再只是一家芯片公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次 , 这个X在英文单词中还有“灭绝”的意思 。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抓住智能的效应 , 智能的机会 , 公司就有可能会被大浪淘沙而消灭 。
“有见及此 , 英特尔已经将其业务结构从以前的‘以PC为中心’转变到到‘以数据为中心’ 。展望不久的将来 , 我们70%的业务都是以数据为中心 。所以我们会沿着这样的路线继续向前发展 , 深化创新和转型 , 而推动这个转型发生的四大关键是人工智能、5G网络转型、智能边缘和自动驾驶” , 杨旭说 。
为了迎接这一新技术时代的到来 , 英特尔提供了从通用型CPU到GPU , 从可编程加速产品FPGA到ASIC专用芯片等一系列的产品组合 , 支持客户从云、网络、边缘到端的智能部署 , 奠定云计算、人工智能、5G网络转型和智能边缘等多领域创新的数字基石 。
“英特尔不再只是一家芯片公司 , 我们提出了XPU架构 , 我们提供从前端计算 , 智能推理 , 到高速传输 , 到后端大规模数据的处理、推理以及到最后存储技术的端到端平台 , 产品线也覆盖了云、网、端 。同时 , 我们还推动了量子计算、神经拟态计算等未来创新 。并战略性地收购了一系列的创新公司 , 加强了我们对未来的业务布局 。” , 杨旭在分享会上强调 。
从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 , 英特尔也是新数据时代当之无愧的“王者” 。
统计显示 , 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平台已累计销售3000万颗芯片 , 广泛支持着与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应用;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的EyeQ系列芯片截至2019年底出货5400多万 , 为全球超过5000万辆汽车的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
而这一切的创新来源则是英特尔的六大技术支柱 。
“六大技术支柱”驱动创新
据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介绍 , “六大技术支柱”是英特尔在2018年12月发布的一个战略 , 当中包括了制程和封装、XPU架构、内存和存储、互连、安全以及集成一切的软件 。基于这六大支柱 , 英特尔持续推动计算创新演进 , 不断扩展产品领先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