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还有没被开发的风景秀丽的古村落吗
当然有,相信很多人都去过婺源北线的大鄣山卧龙谷,但不知道在卧龙谷的山顶上还有一个挺大的自然村落——鄣山村,能找到这里的大多数是资深驴友。风景当然没话说,而且基本没扛着长枪大炮的旅游团打扰你。遗世独立的村落,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但这里不能说是古村落,因为文化大革命这里的文物基本被烧了,是大山深处的山村。
山脚下的人家,被大自然紧紧地包围着
依衫伴水是婺源没一个村落的特点,清澈的小河边上是养鱼的鱼塘,每家一口
这颗参天的故事长成了大人的模样,其实是一颗香榧树,它的果实是最美味的干果
夏季在河里游泳戏水的骚年,这么好的泉水里泡着真是一种享受
■网友的回复
婺源没被开发的村落很多,北线一直到安徽休宁县,几天也转不过来
■网友的回复
“女人背柴火,男人带小孩”,婺源阆山村, 一个神奇的村落,虽然偏僻,却令人神往!
阆山村人世代过着隐逸的生活,女人极其吃苦耐劳,繁重的农活基本由女人包干,男人则半耕半读,过的十分悠闲,虽然历史上并未有十分显赫的人物,可是这种习俗甚至被世人誉为“母系氏族遗风”,吸引无数人去探求它的奥秘。
【婺源还有没被开发的风景秀丽的古村落吗】 阆山村位于婺源县段莘乡,距离县城80公里。“阆山”在古代的意思是“空旷,没有水的城壕。”,又有一说,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在八十年代未,由于我大姐嫁入段莘乡阆山村的缘故,我姐与姐夫在县供销社上班,我有缘两次登上阆山,第一次是姐结婚时,另一次是姐生了外甥华华后,我背外甥上阆山。
当你登临“阆山”后,就会发现,这几种说法都十分确切!阆山海拔800多米,是位于高山之巅的神秘村落,阆山登山之路崎岖难行,但上山后会有一比较开阔的平地,风景绝佳。
汉末三国时,孙吴政权重兵慑服山越之地,打开了徽州的门户。自此,山高水险、天然封闭的环境自然便成了北方人躲避战乱的栖息之地。婺源有很多相对封闭隔绝然而却秀丽神奇的村落。他们大多地处重峦叠嶂的群山之中,阆山就是个典型,这里交通比较闭塞,社会联系相对隔绝。进出山走陆路翻山越岭直至今日依旧十分艰辛,这种环境条件为徽州乡村社会隐藏自身、躲避战乱与人祸、长期自我繁衍保存的历史人文提供了十分可贵的活化石。
查考《婺源地名志》,阆山是婺源的山名,以辖区内阆山片村而名。在中村东部的高山上。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建国前夕辖区属段莘乡第五保。1949年属沱东区段莘乡,1950年改属三区析置阆山乡,1956年并属段莘乡;1958年置阆山大队。1984年改称阆山村委会,含王家、布源、坦里、碎石坞、外山、新寺等几个自然村。据《婺源地名志》记载,阆山村委会最大的自然村是“坦里村”,由当地“洋边”方文意建村,已有34代,85户,412人,其他几个村落的建村历史都在清代康熙年间,而外山、新寺的汪姓则由当地“仰坦源”迁居而来,据传汪姓为福建客家后代,为什么会迁居至此,当地习俗和婺源其他地方迥异,是不是和这有关系呢?至今还是个谜。
这里虽座落于崇山峻岭,却办过一所著名书院:阆山书院。创办者为武弁出身的 汪同,汪同,婺源大畈浯村人,是著名的“知本堂”创建者,字仲玉,元末与兄仲鲁聚众保乡里,曾任行枢密院判.汪同热心教育事, 至正九年(1345年)建阆山书院,请经学大师赵泾方(休宁人)为师。
追随汪同讲学的还有赵汸等名儒,赵访(1319—1369),字子常,号东山。休宁人。通诸经,尤邃于《春秋》。归隐著述,学者尊之。尝辅元帅汪同起兵保乡井,授为江南行枢密院都事。至正十六年(1356)后,结茅阆山。明初,召至京师,参与修撰《元史》。赵访著有《东山存槁》、《周易文诠》、《春秋集传》等十种传世作品集。
如此偏僻之地竟然有这样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是不是书院中很多教书先生留在了阆山居住,依旧延续着儒学“穷经皓首”的风气,不太愿意从事太多农务,而由他们的妻子艰辛耕作呢?有待有志者深入的考据吧!
据传赵访以儒通医,倡导“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其后,不少受聘于阆山学院的硕儒,皆秉承儒医兼修的教学思想,为婺源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至今为止,阆山绝大多数人对草药药性都很熟悉。笔者的一位朋友王太平就是世代为医。
赵汸《东山存槁》就有《医说》一文,论医十分精辟,他在《医说》一文中说:“醫之為術,古之君子類皆能之,以為養生事親慈幼之切務,非可漫焉”。他的这种理念为婺源造就了不少儒而兼医的人才,新安溪源程氏对阆山十分敬仰,有不少先贤都在此治儒习医。阆山书院停办以后,明代下溪“程以忠”又在下溪村的“桥山林”兴办“桥山书院”,“桥山书院”历经明清两代,据村里老人“程启章”回忆,清末时候,下溪村有十大秀才,其中程赞臣、程肇莆、程秀湖又都是儒医。他们大多都在“桥山林书院”读过书。
“天下名山均被佛道占尽”,此话是一点不假,阆山颇具神奇色彩的除“阆山书院”外,就是阆山古寺——“香岩院”,据笔者考证,香岩院始建于宋代,为婺源上、下溪头村共同的祖先创建,《上溪乡约记》载:“阆山勒造香岩院,实系本里香火,历代迎神祈祷”。据村里老人回忆,老香岩院就建在阆山书院的旁边,《上溪乡约记》又载,溪源的来龙是“江东正脉,阆峰落脉”,所以溪头程氏历代都重视阆山龙脉呵护及“香岩院”的修缮。《上溪乡约记》载:“阆山勒造香岩院,实系本里香火,历代迎神祈祷,原‘香岩院’建在十一都官坑汪敏甲户下,后因古寺颓坏且寺基欠利,所以上下溪源于大明万历元年合议,另择吉地重建”,后来选定的是十二都“汪可”田一亩作为新寺基重建。并议定所有购买地基与修造庙宇的所需费用上溪源和下溪源各两半支付,按文书记载内容推估,约费银200两。“香岩院”历代香火十分兴旺,不仅是溪头程氏每年都要上山祈神拜佛,附近几十里都视为圣地,下溪村每年要举行迎神,迎神定在每年正月十八日,由村里八甲轮首,前往阆山古寺接汪帝、周宣灵王、胡大元帅。迎神三天前就虔诚沐浴斋戒,家院洗刷一新,不容半点荤腥血秽。朝山之前要在村内“莲花堂”里设驾致祭,举行烧“信香”的仪式,一为祈求路途平安,二是给诸位神灵先报个信,报告本香社就要启程上山进香。朝山进香的队伍,一般会有“溪源大社”的标志,除进香人员外,都备有鼓吹与道士,随社同行。一直到民国年间,进香的的香社都打着自己的旗子,旗上写有“朝山进香”四个大字,下写“溪源大社”一行小字,另外还打出八面三角形黄旗,上面写一到八甲甲首名字,即“沐恩信士程某某囊等”字样。进香途中,每经过村庄,都要锣鼓齐鸣,燃放鞭炮,浩浩荡荡,惹人眼目。香社在阆山古寺集体参拜,一般是在正殿前。会首站在队伍的前面,率领香社的善男信女上香、叩头、行礼,并将所备的礼单在神前诵读,告知神灵,集体仪式结束后,香社成员再根据各自的情况,单独向神灵许愿或还愿,比如求子等。
如今,阆山的风雅似乎已经淡去,可是它依旧那般美丽,那般宁静。阆山最美时候应该是深秋、夕阳西下之时,细细碎碎地枫叶散落一地.秋风拂过,每一片随风飘然而逝的枫叶,披上了生命最华美的舞衣,旋舞着岁月这亘古苍凉的主题.成片成片的枫林火红地燃烧着,热烈地绽放着,如深秋的天宇闲云,似少女的明眸秋水,在这个让人无限思量的季节里,蠢蠢欲动。
?
■网友的回复
婺源没有被开发的古村落基本都是风景秀丽的
推荐阅读
- 昨天是「曼哈顿悬日」。类似的日子还有哪些国内有没有能看到类似美景的地方
- 恒达百业旗下品牌康立民生还有哪些系列产品?
- 除了一些常用的人人、微博、QQ、博客等媒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类似的网站,可以抒写心情之类的?
-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能甩肉30斤吗
- 一个人无助的时候,为何想不到自己还有社会支持系统
- 上海哪里能吃到甜不辣
- 仙人掌还有救么
- 除了上海,国内还有哪些地方有民国时期特色的街道或建筑
- 准备考公务员,那么还有必要实习吗
- 滴露衣物除菌液有毒吗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衣物除菌消毒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