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分秒接力,为心续航——长治市中医医院上演180支多巴胺“生死时速”


3月28日早晨9点 ,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 在长治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护理站响起 , 原来是急诊科接诊了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79岁老年男性患者 , 情况十分危急 , 患者及家属不考虑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 要求送往心血管科保守治疗 。
生死时速 , 医护勇担当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分秒接力,为心续航——长治市中医医院上演180支多巴胺“生死时速”
本文插图

很快 , 患者在急诊科医护人员及主治医师牛志红陪护下转运到心血管科病房 , 当时患者浑身湿冷、恶心呕吐 , 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史美玲主任紧急翻阅了患者的各项检查单 , 心电监护显示心率47次/分 , 血压70/35mmHg , 各种体征都指向患者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 生命垂危 , 需要紧急救护 。
和家属做了充分的沟通以后 , 心血管科医护团队立即对患者进行了施救 , “立刻开通三组液路扩容、阿托品静推、多巴胺静点…”史美玲主任一条条口头医嘱坚定下达 , 护士们凭借娴熟的技能 , 在外周循环极差的情况下 , 一针见血 , 迅速建立了三组液路 , 同时尿管顺利留置 , 抢救车、除颤仪很快就位 , 严阵以待 。 在场的医护人员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执行着每一条医嘱 , 此时监护仪的报警声 , 安瓿与弯盘的碰撞声和病人粗重的喘促声混合在一起 , 医护团队正在与病魔进行着一场殊死的较量 。 一滴一滴的液体 , 如同甘冽的泉水浇灌着患者即将干涸的生命河床 ,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 患者的血压从75/40mmHg、82/43mmHg、逐渐升到110/65mmHg , 患者的精神也较前好转 , 生命出现转机 。
病情反复 , 专业敬业见真章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分秒接力,为心续航——长治市中医医院上演180支多巴胺“生死时速”
本文插图

生命体征虽有好转 , 但由于患者年龄大 , 心肌梗死面积大 , 加之多脏器功能不全 , 血压及心率仍靠补液及大剂量的多巴胺维持 , 病情仍然危重 , 随时都有心脏骤停的可能 。
医护人员轮流值守在患者身旁 , 严密观察着每一项指标 , 史美玲主任更是不曾离开半步 。 当日夜间20时许 , 患者哈欠连连 , 心电监护显示心率、血氧饱和度再次急剧下降 , 在场的医护人员再一次展开紧急抢救 , 在短短二十分钟内患者出现了两次短暂意识丧失 , 好在抢救及时 , 患者有惊无险 。 经过这样又一轮紧张的抢救后 , 患者病情终于又平稳下来 。
深夜 , 监护屏上平稳跳动的心电波形 , 成了最令人欣慰的平静 。 参与抢救的医生护士脸上虽然写满了疲惫 , 可医生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 , 大家一起仔细回顾病历 , 查阅资料 , 预测可能的病情发展 , 讨论下一步的诊疗方案 。 这都是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 “生命第一 , 这是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 。
精准用药 , 安瓿见证接力跑
从急诊入院 , 到经过全科医护人员一周不眠不休的不懈努力 , 患者病情逐渐平稳 , 据统计该患者目前共用去180支多巴胺 , 20支间羟胺维持生命 。 多巴胺是常用的升压药 , 大剂量多巴胺靠收缩外周血管升压 , 但同时可致外周组织缺血缺氧 , 甚至坏死 , 所以多巴胺的使用剂量非常考验一支医护团队的现场处置能力 。 此次抢救 , 医生团队在史美玲主任的带领下 , 密切结合患者病情变化 , 为患者每次用药的浓度、剂量都做到精确计算 。 就目前患者情况看来 , 多巴胺的使用剂量掌握得恰到好处 , 既能改善病情 , 又无明显副作用 , 充分展现了医护人员对于病情发展变化的把控能力 。
在护士长艾姣的指导下 , 护理团队精心为患者量身定制了一整套护理措施 , 每十分钟监测一次血压 , 每两个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 每天坚持为患者按摩下肢 , 协助患者勾足背 , 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 并时刻观察病人的末梢血运 。 在坚持大量基础护理有效实施的同时 , 大家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也同样用心 , 多管齐下 , 不断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 坚定大爷康复的信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