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李茶的姑妈》里有哪些讽刺或细思恐极的细节( 三 )


电影《李茶的姑妈》里有哪些讽刺或细思恐极的细节
这说明,他们两个人从一开始,就已经互相认识,而并非是电影里表现出来的后来才认识。
2、电影的中文名叫做《李茶的姑妈》,英文名叫做《Hello, Mrs. Money》,这里把姑妈赤裸裸地翻译为了金钱,而在片中所有的姑妈均是正常翻译(aunt)。
这说明,只有开了上帝的观众才会知道:所谓的“aunt”其实早就死在了潜水途中,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不过是“money”罢了,侧面暗示影片里的“莫妮卡”早就不是真的莫妮卡了。
3、影片结尾时从高空跳海的人是黄沧海,而昏迷不醒的人却是莫妮卡的管家(王成思)。其真正原因并非是他不会水,而是因为只要他不开口,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人能知道真正的莫妮卡长什么样。
也就不会有人知道这肮脏的、血腥的真相。
四、观后体验
喜剧大师周星驰和陈佩斯都曾说过:“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李茶的姑妈》这部电影,在让我不停歇地笑完两个小时后,又不声不响地攥住了我的心脏。
或许,其他观众在看完之后会想:讽刺的好!有钱难道就是成功吗?我呸!
或许,还会有观众在看完之后仍旧笑个不停: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而我,作为一个唯一看透了这部喜剧背后的残忍真相的人,心中满是沉重。
放眼望去。
当欢声笑语的浪涛退去,留在沙滩上的,皆是赤裸裸的人性。
完。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抄我。
■网友的回复
男扮女装,让我想起小时候的童话里吃了面粉把嗓子变细的狼外婆。
■网友的回复
电影里没什么印象深刻的情节。。网上评论都说电影多烂,个人感觉这个电影算不上多好。但是也没有那么烂。就是个喜剧片,能笑出来解压就可以了 可能有一大部分人觉得烂是因为看了话剧对电影期待太高了吧,话剧是真的很经典,对我来说并不算便宜的话剧票 我刷了两遍,听说要拍电影也是期待了好久,确实火候不够,比话剧差远了,很多情节也删了。与其说烂,不如说是失望更多
■网友的回复
票房。
这么个玩意居然能有那么高的票房。
还不够讽刺,
还不够细思极恐吗?
■网友的回复
我就说一句,李茶凭什么最后能和露露在一起?这不是误导价值观吗?就这一点,垃圾电影,圈钱恶心。
现实生活中,李茶就是死也追不到露露。
■网友的回复
看了电影出来,感触良多。
诚然很多时候我都被笑得肚子疼,因为电影的包袱很多,通过紧凑的戏剧结构也抖得恰到好处,几乎没什么尴尬的笑点,在商业片里,有这么扎实的剧本和良好的戏剧素质也实属难得,虽然略有不足之处,比如真姑妈和她的小弟这条线索显得多余。但让我最满意的,是它能在这么多笑点之中也能铺垫很好的细节,让一个看似围绕着“金钱”这种很大众的议题,也衍生一些意味深长的讨论
电影的大概主旨是一出“金钱的讽刺喜剧”其实这个社会议题也经常被影视作品讨论,通常会把“被金钱欲望控制”的人作为一种批判的对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有效的利用了戏剧矛盾的合理形式,以及对主题的深入挖掘。
电影《李茶的姑妈》里有哪些讽刺或细思恐极的细节
一.金钱闹剧是如何在故事中实现的?
在《李茶的姑妈》里,表面上看起来也是这样,是一个众人为金钱所困的闹剧,而且盘子更大,设计的阶层更多,实际上开心麻花在这里做得更加细致,因为在这里不论贫富,阶级,都是对金钱投射欲望的对象,小职员,中产阶级,富二代,大集团的掌控者,但有趣的是,虽然在故事的大布景上,是一个人人为钱所困,人人都是金钱的奴隶的众生相,但我们会发现,那些作为大集团掌控者的人,那些在我们眼中不为钱所困扰,其实是被金钱奴役更深的,当承受金钱危机的时候,所要承受的代价要比普通人更大。
因此,这样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荒唐的感觉,越有钱的人,被金钱捆得越牢,反而像电影里的小职员,虽然没钱,也渴望挣钱,但金钱所带来的奴性和物欲反而比这些有钱人更少。
电影《李茶的姑妈》里有哪些讽刺或细思恐极的细节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李茶的姑妈》做得很好的一个细节,就是李茶这个角色,实际在故事里,李茶不是主角,但李茶成为了这个电影的故事得以发展的可信基础,这也是因为《李茶的姑妈》这个电影本来就很好的戏剧结构,我们会发现,电影里人人的动机都是钱,而李茶的动机是爱,所以李茶类似于英式戏剧中一个“愚人型”的角色,这种戏剧装置,它的文本源头是哈姆雷特中的霍拉旭,霍拉旭不是复仇者哈姆雷特王子,却是这场复仇大戏的引导者,如果说在作品里,总是会有一个强有力的行动性的角色,比如说假扮姑妈的小职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那么类似于李茶,霍拉旭这种“弱行动”角色,看似不是主要的行动人物,但却穿针引线让这个作品拥有了合理性。
因此,这种“愚人型”角色,置入这一场闹剧式的故事里,多出了一个旁观者,它是故事的眼睛,让观众可以更好的看到“金钱”如何在推动剧情和表达主旨中产生作用。
所以,在《李茶的姑妈》中,形成这场闹剧的主要推力——李茶,反而并不是故事的主角,主角是那些被金钱所困住的众生相,他们共同合谋,追逐着利益,当李茶的姑妈要来参加婚礼这个消息像一个小小的蝴蝶飞来的时候,才引起了如蝴蝶效应般的狂风暴雨。
电影《李茶的姑妈》里有哪些讽刺或细思恐极的细节
二.金钱闹剧的本质
电影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出现了两次关于二十美元的演讲,意思很清楚,就是金钱不管变得有多脏,多乱,它的价值都不会改变,这个演讲很简单,也很鸡汤,也容易被忽略,其实它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这里可以引申出一个概念,叫做“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它道出了这场金钱闹剧之所以诞生的本质。
那就是金钱的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它又如何在电影里,隐喻了李茶的姑妈这样一个角色。
这个概念听起来挺晦涩,但很好理解,最符合“意识形态崇高客体”的性质的东西就是钱,就是货币。
货币,比如电影中的二十美元,为什么不管被踩踏,还是在上面尿尿,都不影响它的价值呢?因为货币的价值是抽象的,它看似是用纸做的,实际上是利用一种叫做“崇高”的材料制作的。
崇高是什么呢?是我们对金钱价值的共同信赖。
它可以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所以它的价值是一种在“意义”上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肉体的,只要在我们共同的社会意识上,依然认为金钱是有价值的,那么它即使毁坏,也能在银行兑换。
电影《李茶的姑妈》里有哪些讽刺或细思恐极的细节
好了,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讨论下这部电影的金钱闹剧,在主题上是怎么成立的,这也是这个电影最有趣的地方。
我们发现,为何在电影里,男扮女装,居然这么轻松?几乎没有人发现这个姑妈是个男人假扮的,全都能被忽悠过去。
但实际上,这可能吗?
在我看来,大部分人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也早就看出了姑妈是个男扮女装的货,但他们为什么要装着认不出来呢?
电影《李茶的姑妈》里有哪些讽刺或细思恐极的细节
很简单,因为姑妈是男是女根本不重要,她只不过是一个“无性别”的崇高客体。
所以在电影里,她只是一个代表金钱的概念,是货币,物欲所变化的一个人格化的符号。
所以,姑妈这个角色,如同在演讲里提到的二十美元一样,无论踩踏,无论遗弃,人们始终都会举手说我要这二十美元。她叫姑妈,姑爷,都无所谓。之所以人们追逐她,爱慕她,不是因为她的美丽,她的魅力,而是她是金钱的化身。他们宁愿被蒙蔽双眼,宁愿自欺欺人,因为得到了姑妈的青睐,就等于得了财富的青睐。
因此,为什么说《李茶的姑妈》是一个金钱的闹剧,它很巧妙的利用了一个性别的伪装,通过一个人格化的金钱符号将社会的大部分阶层全部都搅和到一起调笑。在这场闹剧中,无人逃脱,也没有人愿意逃脱。
除非,他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钱,而是像李茶一样为了爱情。
但这个能够不为金钱困扰,执着追求爱情的李茶,本质上,不也是姑妈的亲侄子吗?他只不过一开始,就比所有人都更早的获得了一张诺亚方舟的船票。
说到底,这部电影是在搞笑,也是在讲道理,但何尝不是一种辛酸的讽刺呢?
■网友的回复
谁还记得《羞羞的铁拳》刚开始让艾迪生打假拳输给小泰迪的那个人
电影《李茶的姑妈》里有哪些讽刺或细思恐极的细节
电影《李茶的姑妈》里有哪些讽刺或细思恐极的细节
【电影《李茶的姑妈》里有哪些讽刺或细思恐极的细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