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开工,家里一天就没有收入”,城市街头有群临工在盼日出

临工之中有普通农民工 , 也有失地农民、下岗职工 , 亦不乏城市的失意者 , 从事着最苦最累也最不稳定的工作 。 然而 , 正是这群人赋予了一座城市最朴素的生长力量
“开张了!开张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 采访人员接到一个临工的电话 , 他坐在前往工地的车上 , 背景嘈杂 , 语气兴奋
来源:4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陈诺、吴慧珺、周畅
当疫情“冰封”初化 , 他们如同“报春鸟” , 迎着朝阳 , 无论多难 , 也要振翅起飞 , 催促城市“苏醒” , 唤得春回大地 。
他们就是临工 , 其中有普通的农民工 , 还有失地农民、下岗职工 , 亦不乏城市的失意者 , 从事着最苦最累也最不稳定的工作 。 然而 , 正是这群人赋予了一座城市最朴素的生长力量 。
在中国中部——安徽省合肥市 , 这个常住人口超过810万的地方 , 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临工天不亮就走上街头寻找一天的生计 。
“一天不开工,家里一天就没有收入”,城市街头有群临工在盼日出
文章图片

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的清晨站满了等待工作的临工
迟到一个月的“守望”
“一天不开工,家里一天就没有收入”,城市街头有群临工在盼日出
文章图片

位于合肥市东北角的站塘路是当地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临工集散地 。 20多年来 , 几乎每天超过万人凌晨3点起便等在这条路上 , 随着太阳升起 , 周边工地、建筑队会不约而同地来这里招工 。
冷清了近两个月 , 这条路重新回归热闹 。 3月19日 , 天色刚亮 , 昏黄的路灯下 , 一边的人行道上停满了电动车 , 而另一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临工队伍 , 保守估计接近1000人 。
“一天不开工,家里一天就没有收入”,城市街头有群临工在盼日出
文章图片

站塘路一边停满了临工的电动车 , 一墙之隔便是他们中不少人的居住地
站在嘈杂的人群中 , 50岁的王华树时不时踮起脚尖 , 跃过无数脑袋望着路的尽头 。 多年的经验告诉他 , 招工的面包车会随时停到路边 , 离它越近 , 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越大 。
面试会随时开始 , 并以秒速进行 。 面包车来了 , 侧门一开 , 工头探出脑袋喊一嗓子 , 工种、日薪——两个关键词足以吸引方圆百余米的人围拢上来 , 扒着车门“推销”自己 。
“一天不开工,家里一天就没有收入”,城市街头有群临工在盼日出
文章图片

一位工地来的小伙子在站塘路吼了一嗓子“招工” , 便有无数的临工围了上去
王华树做瓦工 , 他的现场竞争者很多 , 同样都是老师傅 , 拼的却是脚力 , “谁先挤上车 , 谁就入职成功 。 ”他说 , 按照以往经验 , 站到路上半个小时的工夫 , 他就坐上去工地的车了 。
然而此时 , 他头一次感到“守株待兔”的无力 , 整整5个小时望眼欲穿 , 招工的面包车屈指可数 , 好不容易有一位招工的小伙子靠近 , 他还没来得及迈开步子 , 小伙子已经被人群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
这条路上能够提供的并非轻松差事——扎钢筋、刷油漆、搬砖、修水电……此刻却依旧被抢得不亦乐乎 , 王华树掰着手指算了算 , 现场千把人满打满算才走掉300人不到 , 他叹了口气 , “明天我也不挑了 , 只要给钱 , 啥工都做 。 ”
“一天不开工,家里一天就没有收入”,城市街头有群临工在盼日出
文章图片

天已大亮 , 依旧有不少临工滞留在站塘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