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科#武汉首批14户工业龙头企业和1064家配套企业实现协同复工( 二 )


“锐科复工复产后就催我们企业开工,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疫情?复工需要什么条件?面对众多的不确定性,是顾虑重重 。”他说,能够如此快复工,得益于政府部门精细的服务指导,流程上的事情没有操什么心,复工批复很快就办下来了 。
惟恩电气(武汉)有限公司主要为锐科激光提供工业连接器,企业规模不大,但产品在国内能够找到替代生产的企业却是屈指可数 。“正是在政府部门手把手指导下,我们迅速做出了公司防疫方案 。”吴正程说,虽然疫情对企业造成不小损失,但相信困难很快就会过去,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
“公司的原料库存告急 。”“恰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前来调研,就掏出了上游供应商名单,请求协调配套企业的复工……想不到,一周内25家供应商全部复工 。”近日,锐科激光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贴身为配套企业服务,解决了锐科激光原料短缺问题,让产业链也转动了起来 。
3月19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到锐科激光了解复工复产情况,得知企业产能受到复工人数不足及原料短缺等问题的限制,从而导致一批订单交付困难 。“这类问题不需要回去研究再办,现场就立即开始办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当天就从锐科激光带回25家配套企业名单,并制定解决问题的路线图,一家家配套企业进行沟通协调解决,快速推进整个产业链的复工复产 。
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供的“锐科激光配套企业复工复产进度表”上,看到25家配套企业分散在武汉的8个区和鄂州市的葛店开发区,每家企业复工复产进度,一目了然 。
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定的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复工复产调度表上,除了锐科,还有“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公司”“富士康武汉公司”等一批企业,记录着:“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公司协调复工复产企业市内198家,市外18家;富士康武汉厂区协调供应链企业35家……”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是唇齿相依,生死与共,一家生产螺丝钉的企业停摆,可能整个产业链条就难以正常运行 。疫情之下的“武汉造”必须要跑起来,才能带动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回到正常的轨道 。
专列助企业员工返汉复工,已恢复峰值产能
“企业虽然已经复工,但还有很多员工在十堰、襄阳,返回武汉有困难,导致产能上不来 。”3月中旬,东风本田作为武汉首批复工复产企业,反映员工到不齐,产能上不去 。
落实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相关举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协调省交通厅、武汉铁路局,武汉首个返岗复工专列启程,3月21日“东风本田”专列上1013名乘客抵达武汉 。
当前,武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开工率为100%,其中东风本田复工复产进度最快,产能利用率已超过100%,截至4月7日,东风本田已恢复峰值产能,订单排产到4月底 。
汽车及零部件是武汉的第一大产业,对武汉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司已经满产,订单也非常饱和,前不久员工都不够,还找其他厂借用了部分工人 。”武汉和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胡恒银说,公司是全球汽车外饰件领域的领头羊,也是武汉东风本田、通用汽车等整车厂的供应商 。
“两天时间,就把复工复产手续办下来了 。”胡恒银介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复工复产所有需要准备的事项列成清单,操作简单 。
“复工20多天,人员到岗已经超过80% 。”武汉汇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熊益国说,公司是通用汽车武汉公司的配套企业,为整车厂提供汽车零部件物流服务,公司有500多名员工,早在3月14日就已经复工,公司防疫、员工到岗、物流手续办理等都有政府专人指导,特别是在小区严格管控期间,员工出入手续办理较为繁琐,政府有关部门安排专班专人进行了解决,目前,公司到岗员工已经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