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76天解封后,武汉如何成为互联网第四极?( 二 )


还比如小米 , 复工日它在武汉总部贴出了这样一张海报——“春暖花开 , 欢迎回来!” 在4月8日武汉解封之前 , 已有武汉本地近百名小米员工 , 来此现场办公 。 此前3月19日 , 小米总裁王翔称 , 小米武汉总部近2000名员工零感染 , 远程办公复工率达94%以上 。
「钛媒体APP」76天解封后,武汉如何成为互联网第四极?
本文插图

▲3月26日 , 小米武汉总部消杀工作
来自武汉光谷管委会的消息同样显示 , 其从3月初开始 , 就逐渐简化流程 , 对互联网企业在光谷的全面复工复产 , 加速审批 , 应批尽批 , 到3月底已经批复了1200家 , 约有200多家互联网企业错峰复工 。
相比互联网企业 , 更早扛起全面复工大旗的 , 是“中国光谷”的高精尖制造企业——作为武汉甚至中国走向世界科技场的重要名片 , 武汉光谷的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 , 在“芯片-显示-智能终端”领域 , 光谷也即将拥有一个万亿产业集群 , 牵动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神经 。
3月底 , 联想方面就称 , 其高峰容纳1万名员工的联想武汉产业基地 , 已实现万人到岗 , 全面复工 , 预计4月初能够达到满产——武汉是联想制造的大本营之一 , 武汉产业基地是联想全球目前最大、最先进的自有工厂 。
此外 , 天马、富士康、京东方、新思科技(全球重要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厂商)等作为武汉高新区龙头企业 , 从3月开始也已有序复工 。 华星光电的武汉主力工厂因此也一直处于运转状态 , 在春节长假、疫情期间都未停工 。
相关数据显示 , 疫情期间 , 上述多家企业订单不减 。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 , 伴随武汉的解封 , 部分生产材料供应延期、物流不畅、员工不足等问题 , 有望得到缓解 , 将从4月中旬开始迎来产量爬坡期 , 恢复疫情前的产能水平 。
“第二总部计划”未变
伴随武汉的解封 , 无论从哪个维度看 , 科技引擎推动的节奏 , 其实都远比预想得更快 。
对武汉光谷当地一些人士来说 , 些许担心的 , 是“第二总部”落地于此的近90家互联网企业中 , 会不会有企业打退堂鼓 。
“第二总部”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 , 武汉光谷作为“第二总部”风潮 , 是小米创始人雷军带动起来的——2017年 , 在雷帝触网创始人雷建平的撮合下 , “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的武汉政府找到了雷军 , 并与武汉大学毕业 , 有着浓厚故乡情结的雷军一拍即合 , 当年 , 雷军就带着小米、金山、顺为计划在武汉全面建设第二总部 。
此后 , 海康威视、奇虎360、小红书、科大讯飞、火花思维、尚德机构、流利说、猿辅导、跟谁学、滴滴、旷视科技(Face++)等为代表的近90家知名企业 , 先后将“第二总部”或研发中心落户光谷 , 涵盖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在线教育、网络安全、新零售等多个领域 。 其中 , 在线教育企业数量位列首位 。
这与武汉密集的高校资源 , 相对便宜的人力成本密切相关 。 2019年初 , 尚德机构首席战略官吕露曾直言不讳的表示 , 他们曾在成都、重庆、长沙、武汉4个城市之间反复比选 , 最后选择武汉 , “一是冲着不可比拟的人才储备 , 二是交通优势 , 三是光谷政府懂产业、也懂企业 。 ”
疫情过后 , 光谷对互联网企业是否仍有吸引力?
从极点商业评论了解来看 , 当地一些人士的担心 , 几乎是多余的 。 多家将“第二总部”落户于武汉的互联网企业就明确表示:计划没有任何变化 。
小红书一位官方人士私下表示:对小红书当初制定的发展规划 , 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 他表示 , 小红书武汉光谷第二总部已设立品牌商家运营团队、云服务团队、质检培训团队等职能部门 , 人数快突破1000人 。
“疫情带来的困难不是没有 , 但都是暂时的 。 ”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弹簧 , 压缩的越厉害 , 弹起来越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