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硬核战“疫”,留下上海经验

半月谈采访人员 季明 周琳
布局两批18项应急攻关任务、与美英德等全球十余国在抗疫科研上密切合作 , 生产的诊断试剂承担起全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半壁江山……两个多月来 , 在科技战“疫”这片疫情防控的第二主战场 , 上海科研界产业界精诚合作 , 彰显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硬核实力 。精密布控 , 预警在先;化危为机 , 着眼长远 , 上海经验的科技成色 , 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创新底气 , 更为非常时期的大国担当 , 增添一抹亮色 。
##科技硬核战“疫”,留下上海经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演示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实验过程丁汀摄
支撑全面布局 , 只为关键一刻
面临突发疫情 , 上海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工作组和专家委员会 , 坚持临床救治与科研攻关相结合 , 并启动应急科技攻关专项 。近两月临床救治的宝贵经验 , 凝聚为《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 。从文中透露的信息看 , 实现较高治愈 , 上海得益于三点支撑:
一是坚持科技手段的全程参与和精准参考 。新冠肺炎上海专家治疗组高级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说 , 临床治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 离不开科技有力支撑 , “你能想到的先进检测手段 , 我们都会用上……只有科技足够的支撑 , 才能对每个环节精准救治” 。
二是基础科研和临床救治形成良好互动 。从分离病毒病株到发现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从分析病毒高分辨晶体结构到寻找潜在有效的药物 , 上海实验室里诞生的一系列基础科研“零”的突破 , 为病毒溯源、疫苗研发奠定了科学基础 。
目前 , 上海疫苗研发多路进军 , 捷报频传:mRNA疫苗已启动灵长类动物毒理和药效预实验 , 预计4月中旬临床试验;病毒样颗粒(VLP)疫苗 , 小鼠免疫实验已产生特异性抗体 。
三是坚持科研体系建设日常化 。关键时刻科研快成果能快速顶用 , 从来不可能是一朝之功 。此番上海精准防控体系获点赞 , 是因为此前多次传染病防治过程中都坚持科学施策、集中收治 , 严格沿用小汤山模式;张江科学城布局的系列大科学装置 , 更成为战“疫”中不可或缺的尖兵——上海光源为研究病毒微观世界打开“慧眼” , 超算中心成为疫情基因解码的“超级大脑”……
科技助力产业 , 危机化为活力
截至4月初 , 上海12861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工率已超96% , 其中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复工率已近100% 。
到4月 , 人工智能“援兵”已经上线助力抗疫2个多月 。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指导下 , 上海市人工智能企业依图科技研发的人工智能影像系统 , 采用新型全肺定量分析技术 , 在2到3秒之内就能完成分析 , 已经在上海和湖北、浙江等多地的一线医院应用 , 极大提升了影像分析的效率 。
人工智能在上海的惊艳亮相不止于此 。在商汤科技大厦 , 半月谈采访人员见到一款新型身份识别测温一体机 , 只有进入大厦的员工戴好口罩的情况下 , 设备才会启动身份识别、考勤记录 , 有效避免了使用指纹类考勤机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 。
疫情暴发初期 , 方舱CT、消毒机器人、防护鼻罩、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负压救护车等“上海制造”率先服役 , 24小时为医务人员提供支持 。截至3月15日 , 上海已累计向全国25个省份提供了486台各类影像检测设备 , 向9个国家出口了19台各类影像检测设备 , 并配套提供AI运用与体系化解决方案 。红外温度传感器芯片出货量达400余万颗 , 订单超3000万颗 , 助力全国疫情防控智能化 。
随着疫情防控日益吃紧 , 部分行业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 , 但上海的新经济、新产业显示出别样韧劲 。在线问诊、远程医疗成为需求爆发点 , 在线教育、数字娱乐回到风口 , 生鲜电商需求旺盛 , 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盒马鲜生等上海信息企业紧抓机遇 , 一季度营收增速较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