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咬文嚼字》创办人郝铭鉴去世:半生努力 字斟句酌( 二 )
他认为评选“十大语文差错” , 是因为“在我们语言生活中存在不规范、不正确、不健康的东西 , 你要对它及时地制止 。 哪怕一个小刊物力量有限 , 但总要有人发出声音 。 ”
关于语言学 , 郝铭鉴有不少“佳句”流传 。 他寄语青年:“汉字能有今天 , 是和一代又一代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 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 , 如何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 , 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 , 让汉字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 ,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 汉字传人 , 好自为之 。 ”
思索不止 , 笔耕不辍
郝铭鉴去世当天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发布讣告 , “遵其遗愿 , 丧事从简 , 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翻看郝先生与他的最后一条微信留言:“让我们一起迎接春天吧!”时间 , 是今年的除夕 。
“郝先生真是了不起的人物 , 出版界公认的才子型的大家 。 ”阚宁辉感慨 , 他用“能编、能审、能改、能说、能写、能干”来形容郝先生 , “在创办《咬文嚼字》之前 , 郝铭鉴早已经在文艺理论领域很有建树 。 他是有感于祖国语言文字规范事业的需要 , 义无反顾投身于此 , 付出半生努力字斟句酌 。 ”
作为资深出版人、总编辑 , 郝铭鉴编过许多图书 , 如《中国新文学大系》、“文艺探索书系”等 。 晚年 , 他把关于社会语言气象的心得与思考汇入著作《字雨词风》 。 书中 , 他勉励读者:一个现代人 , 他的修养表现在非常优雅地运用我们的母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
多年来 , 郝铭鉴和他创办的《咬文嚼字》 , 影响着无数中国人对语言文字的认知 。 黄安靖回忆 , 即使在病重期间 , 郝铭鉴依然在“咬嚼”汉语 , 笔耕不辍 。 他抱病写下并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 , 是为读者详解汉字“画”与“划”的不同用法 , 发表在《咬文嚼字》今年的三月刊中 , 为学界留下余响 。 “他把语言文字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 ”黄安靖感慨 。
【人民网@《咬文嚼字》创办人郝铭鉴去世:半生努力 字斟句酌】如今 , 人们回忆起郝先生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 是2018年思南书局快闪店在南京路步行街举办的一次活动 。 活动邀请了40位各行各业的嘉宾 , 谈一谈自己与上海、与国家共同成长的经历 。 当时 , 他已经患病 , 身体并不如前 , 却还是坚持前往 。 现场 , 郝先生为读者题字:“风雨阴晴君莫问 , 有书便是艳阳天 。 ”
推荐阅读
- 人民网@沙坪坝:发放100万电子消费劵提振消费信心
- 「人民网」从无人问津到粉丝百万 一个主播背后的秘密
- [人民网]大漠“桃花林”护绿人
- 「人民网」“两碗粉”的距离 四川绵阳至广西北海首通直达动车了
- #人民网#人民日报:无锡锡商银行开业
- 人民网@鄂滇两地警方联手加强毒品“堵源截流”
- #人民网#离汉返京
- 【人民网】雷神山医院关闭
- #人民网#北京一犯罪嫌疑人驾车致4人死伤 已被控制
- 『人民网』暖心!这些战疫新闻有了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