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奋战61天,中山一院132人“特战队”回家



「新快报」奋战61天,中山一院132人“特战队”回家
本文插图

■看到妈妈走下机舱,10岁女孩李熹雅迫不及待地把亲自挑选的鲜花送给妈妈,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新快报采访人员 孙毅/摄
4月7日下午4时多,从武汉飞往广州的包机平稳降落在白云机场,广东医疗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132名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至此,中山一院150名援鄂医疗队员已悉数回到广东 。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广东省卫健委有关领导,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党委书记骆腾等院领导前往机场欢迎医疗队回家 。
采访人员了解到,中山一院是广东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单位,从除夕夜开始先后派出三批150名医疗队员支援武汉汉口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同时还派出专家支援东莞、泉州,并作为国家专家组远赴塞尔维亚,是广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遣队、主力军 。
奋战61天回家,“一个都不少”
这次返回广东的中山一院医疗总队132名队员,从2月7日出征到昨天返回,整整61天,救治患者(包括治疗和护理)246人,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比例超过90%,这支战斗到最后的“特战队”,可谓是精锐尽出 。
医疗队员中有国家级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管向东,中华护理学会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成守珍,国际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骨显微外科委员会主席朱庆棠,很多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也有很多人是“90后”的青年骨干 。 昨日上午,武汉开发区防疫指挥部在驻地酒店举行了欢送仪式,向医疗队赠送锦旗,医疗队向武汉协和医院赠送签名队旗 。 领队朱庆棠教授说:“打过最难打的仗,啃过最硬的骨头,今天终于都平安回家了,一个都不少!”
“谢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武汉人民永远铭记你们的恩情!”去机场前,志愿者、武汉市民自发来到医疗队驻地酒店,依依不舍为医疗队送行 。 一路上,铁骑开道、警察护航,民警列队为医疗队敬礼,一位武汉警察向医疗队员豆孝岚90度鞠躬,怀着最深敬意护送“英雄逆行者”回家 。
“聚散也有天注定,不怨天不怨命,但求有山水共作证……”医疗队在机场候机时,共同唱起了粤语歌《万水千山总是情》,即将离别武汉这个奋战了60多天的战场,不少队员在歌声中落下了热泪 。
飞机降落到广州白云机场时,舱门打开后,队员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飞奔向了前来迎接的医院领导、同事和亲人,在阔别两个月后,大家相拥到一起,热泪盈眶 。
使出组合拳攻克危重症
2月8日,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正式进驻协和医院西院区,在不足48小时内完成了新病区开区,收治了50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
面对病人病情危重、医疗设施有限的困境,医疗队率先在普通病房改造、开辟了具有ICU功能的“高级生命支持单元”,使协和西院ICU床位扩充了25%,大大提升了重症患者收治水平 。 高级生命支持单元投入使用后,医疗队开展了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俯卧位通气、血液滤过技术(CRRT)等一系列先进重症救治技术,所在病区是非ICU病区最早实施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的病区,也是开展有创机械通气例数最多的病区 。
60多天来,高级生命支持单元中一个又一个危重症患者被抢救了回来 。 2月13日下午1时,一名危重症患者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的状况,正在联合查房的朱庆棠、罗益锋、成守珍等联手施救,通过有创呼吸等技术,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 专家们还首次在呼吸危重症病房为患者进行血液滤过技术(CRRT)等多项技术,为重症患者搭起“生命通道” 。
医疗队还构建了“医护患一体化,救治康复全覆盖”的重症患者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协作、前线后方群策群力、急救与治疗并重、新冠肺炎和基础病并重、护理与康复并重等举措,实施后的第三周开始,一直保持零病亡率纪录,为大规模收治重症病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