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谈史书:试分析——历史上的汤和为何能留到最后?( 二 )


天下大定时 , 陛下最担心的就是身负战功的将领 , 所以朝廷风向刚刚改变 , 汤和就敏锐的觉察到了 , 他愿为好朋友做最后一次表率 。 到了洪武二十一年 , 汤和上表 , 因为年事已高无法再统领军队 , 无法担任任何职务 , 希望告老还乡 。
那段时间朱元璋也在为大明日后的权力部署忧心忡忡 , 再剪除了大量权贵之后 , 汤和的身份就显得尤为扎眼 , 陛下还没点播 , 他就自愿退出江湖?实在是及时 , 朱元璋高兴之余 , 自然也不会刻薄对待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老朋友 , 下令在老家为汤和修建宅第 , 还赐予黄金布帛 , 送他一个安乐的晚年 。

夜谈史书:试分析——历史上的汤和为何能留到最后?
本文插图

那时汤和已经老朽 , 在经历了革命年代浴血奋战 , 朝堂上见过多少权力滔天之人灰飞烟灭后 , 汤和的晚年更是谨慎 , 不再和军中老友 , 朝中的富贵结交 。 他深知 , 在每个功臣勋旧的背后 , 总有双眼睛窥伺着 。
每年汤和都去探望朱元璋 , 双方叙叙旧 , 喝喝酒 , 看着白发苍苍的老朋友 , 朱元璋很放心 , 他确定 , 汤和既没有造反的心 , 也没有造反的能力 。 能杀的 , 该杀的都杀了 , 剩下一个知心人在晚年时陪自己说说话 , 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 就因为这个汤和不该死 。 四:活着的汤和是政治需要
朱元璋杀光了敌人 , 也杀光了自己人 , 身为底层起家的皇帝 , 对屁股下的铁王座有股深深的忧虑 。 从陛下的视角看 , 朝堂上每个人都不值得信任 。

夜谈史书:试分析——历史上的汤和为何能留到最后?
本文插图

开国之后的朱元璋学会了读书写字 , 在宋濂教授各位皇子读书时他也会去旁听 , 历代王朝的典故懂得不少 。 什么宦官造反 , 权臣造反 , 武将造反 , 外戚专权 , 每件都刺痛着他敏感的神经 。 正因为创业艰难 , 才让朱元璋有了恶虎护食的心态 。 在明初几大案中 , 朱元璋看着手上即将推上刑场的名单 , 未必不会动恻隐之心 , 可身为帝王 , 身不由己 。
功臣都杀光了 , 未来史官会怎么写自己?儿孙又会怎么看自己?朱元璋不得不考虑需要留下一两个正面的典型 , 好让后世明白 , 自己不是个薄情之人 , 想来想去 , 还是汤和最可靠 。
就这样 , 汤和不仅善终 , 还活到了70岁 , 他不仅自己低调 , 还要求子孙在朱家人面前一样低调 , 遵守大明律 , 平常勿谈国事 , 有时间多纳几个小妾自娱自乐 , 让陛下放心 。

夜谈史书:试分析——历史上的汤和为何能留到最后?
本文插图

也正因为此 , 朱元璋对自己的老朋友也是关怀备至 , 每年到了农历春节 , 各种赏赐都从南京如期而至 。 到了洪武28年 , 汤和闭上眼睛还被追封为东瓯王 , 赐了谥号 , 如此可以看出此人套路很深 , 对领导的琢磨远超同僚 , 会打仗 , 能建功并不算真本事 , 毕竟在江湖混更要比气长 。
综述:
纵观明初大案 , 胡惟庸深得陛下信任 , 却结党营私 , 不仅自己贪墨无数 , 还纵容党徒祸乱朝纲 。 蓝玉功高盖主 , 他的手下不守法纪 , 横行街巷 。 这些明显的错误几乎在每一个明初的功臣身上显露无疑 , 可是看看汤和 , 除了喜欢战前喝几杯 , 基本上找不到太大的瑕疵 , 最重要的是 , 他知道自己的权利来自哪里 , 始终维护领导权威 , 做一个让陛下放心的人 。
朱元璋是有人格弱点的 , 不过在王朝时期 , 皇帝也并不算人 , 而是真龙天子 。 即便杀光了功臣 , 也丝毫没影响他开创王朝的恢宏气魄 , 汤和的存在 , 让史书在撰写太祖历史时留下了不多的一抹光彩 , 算是君臣互相成就的励志故事 , 这恐怕也是朱元璋的算计 。
参考资料:
《明朝正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