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两次婚姻与三个男人:谁才是她心中的那根刺?( 二 )


而对于薛家来说 , 迎娶公主也并未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幸福 。
当时薛家就有人“深忧之” 。 其家族中辈分比较高的薛克构提起此事则说 , “苟以恭慎行之 , 亦何伤 。 ”意思是 , 如果将来我们恭敬谨慎行事 , 想来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 。
很明显 , 与帝王家结亲 , 带给薛家的或许更多是无奈 。
与此同时 , 大唐政局也渐渐发生变化 。 太平公主与薛绍结婚两年后 ,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 , 唐高宗李治去世 , 太子李显即位 , 是为唐中宗 。 次年 , 武则天将李显废为庐陵王 , 另立李旦为帝 , 是为唐睿宗 。 同年 , 徐敬业等以扶持庐陵王为号 , 举兵反对武则天 , 十一月 , 徐敬业兵败 。
此时的武则天已被视为谋夺社稷之人 , 各地李唐宗室先后起兵对抗 。 武则天呢?毫不手软地派兵镇压 。 薛绍也被牵连其中 。
那个当年心疼女儿 , 不想让其远嫁吐蕃的母亲 , 终究没有对自己的女婿网开一面 。
史载 ,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十一月 , 薛绍被指控与其兄济州刺史薛顗参与琅琊王李冲谋反而下狱 ,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被饿死狱中 , 时年29岁 。
[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两次婚姻与三个男人:谁才是她心中的那根刺?
文章图片

4
薛绍就这样被卷入这场风波并最终丧命 。 他是否真的曾参与“谋反”?新旧唐书出现了矛盾的说法 , 薛绍墓志则语焉不详 。
但对于太平公主而言 , 随薛绍而去的还有她的天真和单纯 。 这以后 , 又有两个男人先后走进她的生活 。
事实上 , 在薛绍死后 , 武则天便开始为太平公主挑选新的驸马 , 条件似乎只有一个——必须姓武 。
最初被选中的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 , 此人比薛绍年龄大了十多岁 。 《新唐书》载 , 这次婚事恰逢武承嗣有“小疾” , 最终未能成行 。 不过也有说法认为 , “小疾”只是托词 , 太平公主未能看中武承嗣 , 才是其中的主因 。
但很快 , 第二个人选出现了 , 他是武则天的堂侄武攸暨 。 此时的武攸暨已有妻子 。 为了让这桩婚事成功 , 武则天不惜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
在母亲的安排下 , 太平公主于薛绍死后不到一年 , 再嫁武攸暨 。
可以想见 , 这段几乎是拼凑而成的政治婚姻难言幸福二字 , 同时也为太平公主对生活的浪漫幻想划上了句号 。
[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两次婚姻与三个男人:谁才是她心中的那根刺?
文章图片

5
从此 , 我们在正史典籍中再难找到有关太平公主感情生活直接甚或是间接的描述 。
一方面 , 此时的太平公主在朝廷中炙手可热:“二十余年 , 天下独有太平一公主 , 父为帝 , 母为后 , 夫为亲王 , 子为郡王 , 贵盛无比 。 ”
另一方面 , 史书的记载在此时出现了明显转向 。 《新唐书》干脆用了“多阴谋”三个字形容她 。
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 , 太平公主向武则天推荐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 二张兄弟后来成为武则天的“内宠” 。 有资料显示 , 武则天病重时 , 宰相累月不得朝见 , 只有二张侍奉 。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 太平公主参与诛杀二张兄弟 。 随后 , 太平公主的哥哥唐中宗李显复位 , 复国号唐 。 同年 , 一代女皇武则天去世 。
母亲去世、哥哥复位 , 这让已经死去多年的薛绍终于有了平反的机会 。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正月 , 在其长子薛崇胤和次子薛崇简的主持下 , 薛绍“归葬于雍州咸阳县河东府君旧茔” 。
这时距离薛绍去世已有17年之久 , 而距离武则天去世仅有不到两月 。 史载 , 武则天灵驾从洛阳出发返回长安当日 , 正是在薛绍下葬的前一天 。
不过从最近公开的部分薛绍墓志来看 , 太平公主似乎并不想将薛绍之死与自己的母亲联系在一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