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大抖露」在统治者的角度,有什么利益?,汉代以孝治天下
导言:如今 , "孝"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早在汉代 , 统治者就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 , 而这一方针始终贯穿了整个汉朝 。 自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来 , 吸取秦灭亡的教训 , 为防止异性篡权 , 采用分封制分封同姓王 。 而为了巩固汉朝的稳固 , 统治者们以"孝"为切入点 , 融入了"百善孝为先"的儒家思想 , 一方面从道德层面限制诸侯 , 防止造反 , 另一方面也能教化民众 , 维护统治 。
文章图片
【「史料大抖露」在统治者的角度,有什么利益?,汉代以孝治天下】推行的政治背景
秦之所以二世而亡 , 一方面是由于秦建国以来一直是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 这种指导思想虽然短时间内可以达到兼并天下的目的 , 但是长此以往 , 人们一直生活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之中 , 面对朝廷的压迫以及残酷的法令 , 如果想要活下去 , 必然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 因此 , 就造成了道德风气的败坏 , 最终人们无法忍受爆发了人民起义推翻了秦的统治 。
另一方面 , 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步子迈的太快 , 在江山没有完全稳固之下 , 就实行"郡县制" , 反而受其所累 。
文章图片
因此 , 汉高祖刘邦在建国之初 , 充分考虑了以上两点 , 在治国方面 , 融合了"仁孝"的儒家思想 , 从而扭转社会风气 。 另一方面他仍然保留了"分封制" , 大肆分封同姓王 , 一是让他们与"军功集团"互相牵制 , 二是为了江山不会旁落他姓之手 。
文章图片
但是这样做有个弊端 , 就是有些诸侯封国过大拥有了与中央抗衡的能力 , 刘邦为了管理这些诸侯 , 便用"孝"来约束他们 。
到了汉景帝之时 , 景帝听取御史大夫的提议"削藩"来减少诸侯对中央的威胁 , 但是这样强硬的诏令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 。 虽然汉景帝在三个月内就平定了这场叛乱 , 但是根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
到了汉武帝之时 , 解决这一问题变得更为迫切 。 汉武帝听取了的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开始推行"推恩令" 。 也就是说把原先的嫡长子继承制改为庶子也可封候分土地 , 享有当地的衣食赋税 。 这样诸侯变多了 , 权利也被平均 , 这样一来 , 朝廷施以恩泽分得土地的诸侯自然高兴 , 另一方面各诸侯也失去与朝廷叫板的实力 , 既符合"孝"的基本方针 , 又减少了诸侯的威胁 , 一举两得 。
文章图片
至此 , 汉朝基本奠定了"以孝治天下"的基本方针 。 "以孝治天下"的具体内容选拔人才
在用人方面 , 注重"举孝廉" 。 所谓"孝"和"廉"其实就是指人的道德 。 想要入朝为官 , 必须在道德方面要过关 。 当官的都这样 , 就给普通百姓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 带动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
文章图片
分封同姓王
汉代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 坚持分封同姓王 。 虽然在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之后 , 很多候国越分越小 , 但是这种制度却没有完全废除 , 符合"以孝治天下"的基本思路 。
将"孝"上升为法律的范畴
比如《汉书·宣帝纪》记载 , 如有要为父母收敛送终的人 , 为了让他们可以尽人子之孝 , 朝廷可以免除他们的徭役 。 优待老人
比如汉宣帝时规定 , 凡八十以上的老人 , 只要不是诬告杀伤人 , 都不算做犯罪 。 另外 , 汉朝还有王杖制度 , 就是给七十以上的老人赐予王杖 , 得到王杖的老人将会在和各方面予以优待 。
另外 , 假如有欺侮老人的 , 将会受到重罚 。
推荐阅读
- 史家小妹史料只字未提,死因太隐晦,透过史料深度解析,神童宰相神秘死亡
- 「史料书馆」庞统根本不是死在落凤坡, 而是死在这里,我们都被罗贯中骗了,
- [外滩趣闻]| 史料上记载的“三巴重镇”重见天日 较场口附近这块石刻告诉你古时重庆有多重要,老重庆
- 史料不辑@人性的黑暗会颠覆你想象,安岛事件:32个男人和1个女人在荒岛求生6年
- 史料不辑@25岁卧轨自杀,死前写下一首诗,火到现在,你一定背过,他15岁入北大
- 久远的历史■他的家世不简单,蜀国名将赵云出身如何?从史料记载来看
- 历史国王:同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为何史料唯独对乐进的记载最少?,
- #历史国王#为何史料唯独对乐进的记载最少?,同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 #史料不辑#为何3人走火入魔?看后半部写的啥,就明白了,四人修炼葵花宝典
- 『史料不辑』古人冬天怎么御寒?有一土办法,让现代人都羡慕,宋朝之前没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