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方法,让你远离“伪需求”( 二 )


这样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就是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同时又得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因为一个需求可能会有很多解决方案 。同样 , 一个解决方案也可能会对应多个需求 。
假设你现在负责一款在线理财产品 , 你的运营同事说需要在用户注册的过程中获取用户的一些私人信息 , 大概需要的信息是姓名、身份证号、年收入等 。
你看到这个解决方案没有还原为需求 , 直接对产品进行了修改 。改版的产品上线发现 , 注册率断崖式地下跌 。
然后通过用户调研发现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用户刚刚接触产品的时候 , 还没有产生信任 , 这个时候问用户要这么多的私人信息 。用户当然是一种抵触的情绪 。所以就导致注册未完成用户就退出产品了 。这就是注册率下降的原因 。
那么正确的方式是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 , 运营同事告诉你需要在注册的过程中 , 获取用户的一些私人信息 , 大概需要的信息是姓名、身份证号、年收入等 。
这个时候 , 你询问了运营同事的目的——为什么需要用户这些信息呢?
原来是需要通过这些私人信息 , 来进行对用户分层 , 进行精细化运营 。推送给不同的年龄 , 不同年收入的用户不同的理财方案 。
你明白了目的之后 , 给出了解决方案:
首先 , 用户在初次进入产品时 , 还未产生对产品的信任 。这个时候去索要用户信息呢 , 大部分会被拒绝并且会影响注册率 。倒不如在用户体验产品 , 并且达到了aha时刻的时候再去向用户获取私人信息 , 这个时候成功率会高很多 。同时 , 不会影响注册率 。最后 , 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没有影响注册率 。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 ,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 , 一定要询问对方的目的 。从目的出发 , 去还原成需求 。再根据需求的四要素(用户、场景、诉求、任务)层层分析得到最优解决方案 。这才是产品经理应该做的 。而不是让别人对你的产品“指手画脚” 。一定要谨记解决方案是要通过需求转化的 , 直接给到的解决方案一定要转化为原来的需求 。
三、不动脑子地照“抄”并不是竞品分析 , 但会是“伪”需求
如果说提到需求很容易联想到产品经理 , 那么在产品经理的工作中 , 一定会有一个文件夹是竞品分析 。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 可能一两个星期就要做一次竞品分析 。很多小白产品经理在做完竞品分析之后 , 就会把竞品比较好的功能全部照搬过来 。有些时候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产品经理在低头赶路时 , 一定要记得抬头看天 。
网易云音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 一个以歌单为核心功能的在线音乐播放软件 。
在网易云音乐刚起步时 , 大家都在吐槽这个软件好难用 , 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必须要保存到歌单里面才能听 。并且没有音乐排行榜 。推荐方式都是通过歌单 。反观这个时候 , 市面上的音乐产品 , 酷狗、QQ音乐、虾米没有一个是没有音乐排行榜的 , 同时没有一个要通过歌单来进行推荐的 。
你是否会有疑问?为什么市面上的音乐播放软件都有排行榜 。唯独网易云音乐没有呢?难道仅仅就是为了标新立异?
在开始的时候 , 我也很不理解 。直到有一次看到网易云音乐的产品经理的访问 , 这才解开了我的疑惑 。
原来 , 网易云音乐在产品初期就立志成为一个聚焦长尾音乐的分享平台 , 希望让更多的人发现那些好听但是苦于没有资源推广的音乐 。
这个时候 , 你就会发现竞品里的排行榜 , 在网易云音乐里面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那些能够上排行榜的音乐除了音乐本身质量过关以外 , 更多的是因为资源更好 。如果网易云音乐也参照竞品加入音乐排行榜 , 那么就与自身的产品定位背道而驰 。
所以我们平时在做竞品分析时一定要不盲目地去抄功能需求 。而是要学会深层次的思考 , 竞品为什么要做这些功能需求 , 这些功能需求背后都会隐藏着什么?它们的战略是什么 , 范围是什么 , 结构是什么 , 框架是什么 。对应的分别是产品的战略、产品的定位、产品的产品架构、产品的信息架构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