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张明:财政政策唱主角 今年财政刺激或新增5万亿资金
2020年一季度在全球经济一次又一次“见证历史”中结束 。 中国虽然在控制疫情方面基本打完上半场 , 但恢复经济元气还需要一段时日 。 与此同时 , 2020全球经济大概率陷入负增长 ,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 有关于中国是否应该跟随发达国家一起实施宏观强刺激政策 , 一直是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 。 不可否认的是 , 2020年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确会遭遇巨大的困难 , 中国也确实应该有相对较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政策 , 但方向和度的把握 , 此时此刻显得至关重要 。 毕竟我们已经经历了一轮痛苦的去杠杆过程 , 正在朝向更深层次的调结构推进 , 而大力度刺激政策的试错成本也将越来越高 。
中国目前需要一套怎样的宏观政策组合以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提高赤字率 , 发行特别国债等财政政策预计能释放多少额度?新基建的发力点在哪儿?如何在固有的金融风险不扩大的情况下 , 使货币政策能效果最大化?中国经济将呈现深“V”反弹?《首席对策》对话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
张明的主要观点:疫情对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冲击都是不容低估的 。 当前中国政府更应该依赖大规模财政宽松政策来应对经济下行与失业压力 , 政治局工作会议已经明确适度调整赤字率和发行特别国债 , 预计最终有5万亿的释放额度 。 货币政策应该适度宽松以维持货币市场稳定并配合宽松财政政策的实施 。 但是 , 考虑到中外经济金融形势的不同以及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 ,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不宜发力过猛 。 对潜在大规模信用扩张的负面作用 , 应该重视相关的历史教训作用 。
第一财经: 张老师好 , 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首席对策的专访 , 我们看到近期有一个中国 、 包括全球的金融机构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的开了一个内部的云讨论 会, 讨论现在中国经济情况 , 包括未来的经济走势和政策应对的方式 , 能不能给我们 分享一 下 , 大家达成共识的是哪些, 还存 在分歧的是哪些?
是否采取强刺激政策应更审慎决定
张明:应该说那次会议大家讨论还是非常激烈的 , 我觉得大家达成共识的有这样几点 , 第一点就是这一次疫情对全球经济 , 尤其是欧美经济的冲击会非常大 , 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也不小 。 第二点大家也都认为 , 那么应对这样疫情的冲击 , 发达国家和中国都应该采取非常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进行应对 。 主要的分歧我觉得也是有两条 , 第一条针对当前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 中国政府要不要采取强刺激的政策?换句话说 , 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 , 都应该超大力度的宽松 。 第二个分歧就在于就说财政政策应该宽松 , 大家都没有意见 , 但是对于货币信贷政策 , 换句话说 , 准备金、基准利率 , 包括银行信贷要不要特别宽松 , 应该说有两种意见 , 第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外部的冲击非常大 , 因此这派意见认为 , 当前中国政府应该加快应该加大政策刺激力度 , 加快投资政策的实施 , 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都应该大水漫灌 。 但是另外一派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跟全球不一样 , 中国经济的拐点已现 , 在这个时候扩张的财政政策对于对冲疫情的不利冲击是非常有效的 , 但是货币政策要不要追随发达国家的宽松的这种大水漫灌式的放松 , 我们觉得是应该可以审慎的 。 可以再等一等 , 到具体的数字出来之后再做也不迟 。
第一财经: 不 止 是经济学家 , 现在整体的市场 、 机构 , 整个外界,大家都关注的是现在要不要采取强刺激措施 这么一个话题 。
【「第一财经」张明:财政政策唱主角 今年财政刺激或新增5万亿资金】张明:08年左右的教训 , 我们政策既应该给予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应对 , 但同时我们应该关注大水漫灌可能造成的不利风险 。
第一财经: 您 提出 以财政政策为主 , 货币政策为辅 , 那么财政政策应该具体从哪些 方面发 力?
推荐阅读
- 【青岛】150名“学员”线下报到第一天,体悟实训踏上新征程
- 『追剧小能手』多家期货公司发布称 完成文华财经升级改造
- 乐居财经@龙湖集团获美贤国际增持420万股 涉资1.53亿港元
- 『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疫情之下,中国一季度经济怎么样?一张图,2分钟迅速了解
- 『美好,一直在身边』西部建设2020年第一季度混凝土签约量1288.10万方 同比减少47.72%
- 「乐居财经」中国奥园供应链ABS及ABN成功发行
- 老赖@花呗5年借出3000亿后,第一批老赖现状如何?网友:马云好手段!
- ■中国“天下第一村”破产了,负债超400亿,想当年人人住别墅开豪车
- 【新世代财经】金融科技持续提速 地方政府和国有大行不断加持
- 兆驰股份■兆驰股份第一季度净利2.01亿同比增长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