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掌握的越多越好吗

我觉得知识就是人们的经验和信息的组合和总结。当你还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你当然要多多学习。就像我们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从开始的学会说话,走路,穿衣吃饭,再到学习各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种生活的知识,前二十多年都在学习。学习怎么在这个世界生活,活的更好。但是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经验就会桎梏我们的想法和创造力。因为很多经验是具有时效性的,适合以前并不一定适合现在。尤其现在的世界变化这么快。
那么如何能够避免因为知道存量而思维桎梏,提升思考的维度呢,细谷功的《高维度思考法:从如何解决问题进化到发现问题》有提升思考维度的具体方法。
知识掌握的越多越好吗
《高维度思考法:如何从解决问题进化到发现问题》从“知”“无知”“未知”的结构阐明,“解决问题”的困境,蚂蚁的思维"VS“蝈蝈的思维”,发现问题所需要的“元思考法,四个方面循序渐进的讲述认识思考维度以及提升思考维度的方法。
知识掌握的越多越好吗
【知识掌握的越多越好吗】
1 “知”“无知”“未知”的结构阐明。已知和未知可以分为三类: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
知识掌握的越多越好吗
已知的已知:指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就能够知道答案。比如我们读书时候的考试,提出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不管是谁记住书里的知识就能取得好成绩。是标准化的。
已知的未知:“寻找已提出来的问题的答案”。比如不认识的字,只需要查字典就能得到准确的答案。也属于有正确答案的,只要集中精力于“如何有效、快速、准确地解答”也是属于标准化的。未知的未知:从问题本身出发,自己去发现问题,定义问题。从源头开始思考,一件事情,能够发现最本质的问题,着重点在问题本身。
本书强调两种思维模式“解决问题型”和“发现问题型”。“解决问题型”的边界在已知的未知领域,就很难有突破,因为解决问题的重点都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上面,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各种知识的组合。所以很难突破那道知识之墙,从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了。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往往解决问题的效率很高,但是在创新方面很难有什么突破。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通常比大人更具有想象力,小孩子就是属于空杯状态,不会有以往的经验去判断事情。“发现问题型”思维的出发点的是,不受已有规则的影响区探索事物的本质。是没有边界的,所以“未知的未知”那里是虚线。还记得那个脑筋急转弯吗?怎么样把大象放进冰箱里?标准答案是:1)、把冰箱门打开 。2)、把大象放进冰箱。3)、把冰箱门关上。怎么把长颈鹿放冰箱里?标准答案是:1)、把冰箱门打开。2)、把大象拿出来。3)、把长颈鹿放进去。4)、关上冰箱门。有没有想过别的答案,本书给出另一个答案;1)、买一个新冰箱。2)、打开冰箱门。3)、把长颈鹿放进去 。4)、关上冰箱门。这到题的目的是把长颈鹿放冰箱里,另外再买个冰箱也能够达到目的。并不一定非要放之前的那个冰箱里对吗。但是我们的思维很容易被之前的那个冰箱影响了。古语说的“三岁看老”也说明,我们的思维被环境和性格影响,很难再改变了。很难改变并代表不能改变,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提升思考的维度。让我们看到更多自己思维的盲区,从而做出改变。
2 “蚂蚁的思维”VS“蝈蝈的思维”。蚂蚁和蝈蝈故事起源于《伊索寓言》。喜欢储存的蚂蚁,代表解决问题型思维模式。活在当下的蝈蝈,代表发现问题的思维模式。
知识掌握的越多越好吗
1)、存量vs流量存量可以用来说人力,财力,物力,权利、知识等资源。我们这里重点说知识。一直以为我们都在积蓄知识,读书的时候学校教我们的也是积蓄知识,背诵,做题。获取知识是从人类活动,读书,行事,与人沟通等渠道,获得的知识是需要存储。因为不存储再去找出来是比较费事的。但是互联网的发明使常规知识的获得变得容易的多。互联网社交开放的社交环境更是使每个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我们要知道什么只需要在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就能得到答案。用完了就可以丢掉,下次再用的时候再搜索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并且现在的世界,用日新月异都不足以表达今天世界变化之快了。以前的很多知识,说不定在下一秒就过时了,记住根本没有意义。所以现在很多知识付费平台打出的口号都是“终身学习”,我们需要终身学习,。知识也变成时间的流量,已经回答过的问题就在时间之河里流淌,我们只需要再搜索就能得到答案。现代社会知识的存储和传播环境,让知识由存量向流量转变。2)封闭体系VS开放体系蚂蚁有巢穴是封闭体系,有蚁后作为这个体系的中心,有工蚁、兵蚁明确的分工和制度。封闭体系有规则,有界限,有资产,对于人来说的话,通常是有知识,有一定资产,有一定地位的人。因为有产才不敢冒着失去的风险,有知识形成固定的价值观,有地位不敢推翻之前拥有的一切,否则就会失去一切。导致它们稳重有余而活力不足。蝈蝈没有巢穴,随地而栖。属于开放体系,没有资产,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束缚。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所以反而比较敢于冒险。没有知识支撑并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体系,反而更容易以中立的视角客观的看待问题。虽然给人不稳重的感觉,但是充满活力。封闭的体系是有规则的世界,开放性的体系是打破规则的反叛。一般来说,开放性可以走向并且势必会走向封闭,但是封闭很难再走向开放。3)固定维度VS可变维度
知识掌握的越多越好吗
蚂蚁的生理构造决定,它们只能生活在地面上,不能以俯瞰的视觉看自己所处的世界。当遇到它们无法逾越的墙,它们要出来就没有办法。蝈蝈的则可以利用有弹跳力的后腿和翅膀越墙而出。而当它们不用后腿和翅膀的时候也可以在二维的世界里活动。可以在更高的维度俯瞰自己以前的世界。升维的特点是变量增多,维度可能比较抽象,想象成数学坐标,二维只有X、Y两个变量,三维有X、Y、Z三个变量。以目的和手段为例,解决问题型的蚂蚁看中手段,为个配合这个手段来实现目的而努力做出行动。发现问题型的蝈蝈,看中目的,围绕目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在更高的维度俯瞰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最高段位。也是本书的终极目的。
3 发现问题所需要的“元思考法。”“元”在汉语里有开始,源头的意思。一月叫元月,《红楼梦》里贾元春出生在正月初一,所以叫元春。我认为这里的“元思考”也是从源头开始思考,追本溯源的意思。本书所提倡的高维度思考,即是从发现问题开始思考。发现问题是找到本质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本书分享了3个提升维度的方法:
1)“抽象化,类推法”升维
所谓抽象化就是把具体的概念抽相化,便于理解。举个例子一道数学题,3只圆珠笔和2只铅笔8元,5只圆珠笔和4只圆珠笔14元。圆珠笔和铅笔的单价多少?我们能够很快的建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式。这个方程式就是个抽象的概念。建立方程式解一道题是不是比掰着手指头算要容易的多。方程式引进了两个假设的变量X和Y就使事情变得容易多了,明确解出两个变量的值就好了。类推法就是从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上,得到灵感。例如,雷达是从蝙蝠身上获得灵感的。类推法是发现事物表面下,相关联的地方。
2)通过思考的轴升维
轴可以想象成数学里的坐标轴。使坐标轴的变量增多,那么维度就上升了。通过把有同类特征的变量进行分类,分析便于理清问题。
3)通过why(目的)升维
发现问题的本质是找出真的问题,至少问5遍“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够促进我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脱离表面问题的束缚,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事物。以便于寻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重视发现问题的,空杯心态。说明原有的知识能让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先入为主,对创新形成一定的阻碍。但这并不是说要轻视知识,而是鼓励我们以开放的心态从更高的维度看待知识。以批判的态度使用和更新知识
■网友的回复
知识并非掌握的越多越好,人的脑容量是有限的,你装了石头可能就装不进木棒,而你并不知道哪些是你未来可能用到的。而根据自己装的东西去决定自己怎么运用?只能说有这种自由的人在现今社会是少数。楼上的哥们回答得很到位,我们学的是方法,掌握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我们可以随时进行有效率的学习,掌握真正需要用到的知识。
■网友的回复
站在巨人的头上做事,我们学方法,取思考的的捷径。
■网友的回复
个人觉得,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让知识的储存更加高效,能够帮助知识领域的扩展,而不是盲目、满足于表面地去了解一个知识门类(我非常恨自己对一件事一知半解,却不想去深究,所以干脆假装没听过好了:p)。其他的知道一点点不如不知道,让别人说发挥;自己看戏、保持中立、客观和审视?
■网友的回复
取决于学的是糟粕还是精华,糟粕是知识,精华也是知识,比如说天圆地方是知识,牛顿三大定律也是知识。
■网友的回复
对于与自己比较远的情况 掌握泛泛有漏洞的知识 不如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 掌握全面的知识不如不掌握知识 如今的社会上晓天文下晓地理 不如会码代码实用 如果一种知识得不到应有 就变成了娱乐 娱乐不如去玩游戏了 很多时候不需要什么仰望星空 只需要顺着你自己的路去走就好了 多想想哪里要转弯就可以
■网友的回复
这要看我们怎么定义“好”。
■网友的回复
肯定不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