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一阳初动处”这句话出自邵雍的诗《吟冬至》 , 全文是这样的:“冬至子之半 , 天心无改移 。 一阳初动处 , 万物未生时 。 玄酒味方淡 , 大音声正希 。 此言如不信 , 更请问庖牺 。 ”邵雍是《易》学家 , 他这首诗就是站在《易》学的角度 , 用卦象来描述冬至节气的特点 。 不懂《周易》的人是很难真正理解这首诗的 。 下面我们就从《周易》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 。
文章图片
我们知道 , 《周易》用十二个消息卦来对应夏历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以及二十四个节气 。 夏历以北斗星柄指向东北方向的所谓“建寅”之时为岁首 , 也就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岁首 , 立春日就是正月初一 。 每个季节为三个月 , 分别以孟、仲、季称之 , 正月就是孟春之月 , 二月就是仲春之月 , 三月就是季春之月 。 四月已过了春天 , 花期已尽 , 故曰“人间四月芳菲尽” 。
文章图片
仲春之月 , 天时为卯 , 节气为惊蛰和春分 , 卯正即为春分日 , 仲春之月即为春分日前后15天 。 《礼记·月令》云:“是月(仲春之月)也 , 日夜分 , 雷乃发声 , 始电 , 蛰虫咸动 , 启户始出 。 ”春分日 , 太阳直射赤道 , 地球上昼夜等分 , 阴阳平衡 , 故《周易》以阴阳平衡的消息卦《泰卦》来对应仲春之月 , 天时曰“卯” 。 以此类推 , 仲夏之月 , 节气为芒种、夏至 , 天时为午 , 午正即为夏至日 。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 北半球阳气盛极 , 故《周易》以阳气盛极的消息卦《乾卦》来对应仲夏之月 , 天时曰“午” 。 仲秋之月 , 节气为白露、秋分 , 天时为酉 , 酉正即为秋分日 。 秋分日太阳又直射赤道 , 地球上昼夜等长 , 阴阳又达到平衡 , 故《周易》以阴阳平衡的消息卦《否卦》来对应仲秋之月 , 天时曰“酉” 。 仲冬之月 , 节气为大雪、冬至 , 天时为子 , 子正即为冬至日 。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 北半球阴气盛极 , 故《周易》以阴气盛极的消息卦《坤卦》来对应仲冬之月 , 天时曰“子” 。
文章图片
知道了以上知识 , 我们就清楚地知道了邵雍这首诗就是专言《坤卦》变《复卦》的过程 。 《坤卦》对应仲冬之月 , 节气为大雪、冬至 , 天时曰“子” , 子正即为冬至日 。 仲冬之月包括冬至日前后的各约15天 , 也就是子时的中分各半点就是冬至日 , 故诗曰“冬至子之半” , 意思就是冬至日在整个子时的中间半分处 。 冬至日阴极而返 , 阳气始动 , 但阳气始动并不代表就是“一阳已生” 。 这就像孩子的出生 , 精子和卵子结合后 , 受精卵着床 , 这只代表一个新的生命开始孕育 , 并不代表新的生命已经产生 。 冬至日之后还有15天的时间 , 这段时间就是一阳孕育的过程 , 但这一阳还没有出生 , 还不能说“一阳生” , 冬至日之后这15天时间仍属冬至节气 , 天时未变 , 故诗云“天心无改移” 。 冬至日15天过后 , 节气就到了小寒 , 天时也转换到了“丑”时 , 对应的消息卦也相应地转换成了《复卦》 , 这时 , 天心才真正有所改移 。 天心就是天时 , “天心无改移”就是指天时未变 。
文章图片
《复卦》“一阳生” , “天心”已由子时改移为丑时 。 《复卦》上坤下震 , “坤为地”、“震为雷 , 为动” , 雷代表积聚的能量 , 代表生机和活力 , 雷生地中 , 象征生命的萌动 。 又“震为龙” , “龙”是鳞虫之长 , 擅乘时变化 , 能屈能伸 , 可大可小 , 是一种象征物 , 象征处于变化过程中的万物 。 《复卦》“一阳生” , 这一阳就是一条龙 , 这条龙虽居初位 , 蛰伏地下 , 却充满元阳之气 , 一阳初现 , 众阴俱应 , 前途不可限量 , 只待乘时变化 , 就可纵横于宇宙 。 龙为鳞虫之长 , 龙的出现象征万物已生 , 只是还未到“雷始发声 , 蛰虫咸动 , 启户始出”的阶段 , 还未到大显身手的时候 。 分页标题#e#
文章图片
?“一阳初动处 , 万物未生时” , 这句话仍是承接“冬至子之半 , 天心无改移”而言的 , 其天时仍言乎“子” , 而并未改移到“丑” , “一阳初动处”并不等于“一阳已生时” 。 故“一阳初动处”是指《坤卦》阴极而返阳 , 潜隐的阳气已开始有“初动”的征兆 , 但还并没有像《复卦》初阳那样显现出来 , 故“一阳初动处”后面紧接着就是一句“万物未生时” , “万物未生时”正是《坤卦》之象 。 《坤卦》上坤下坤 , “坤为地” , 冬至节气 , 阴气盛极 , 广袤的田地里白茫茫一片 , 无任何正在生长的东西 , 故曰“万物未生时” 。
文章图片
《复卦》初阳为震体主爻 , “震为雷” , “震为蕃鲜” 。 “蕃鲜”就是指丰盛的祭品 , 主要包括酒肉 , 古称祭祀用过的酒肉为“福” , 祭毕要赏赐这些酒肉给参祀的人 , 称为“赐福” 。 冬季五行属水 , 其色为玄 , 故冬季酿的酒或冬季祭祀用的酒称为“玄酒” 。 《复卦》初九为震体主爻 , 有“冬祭”而用“蕃鲜”之象 , 祭品中的“玄酒”飘着香味 。 而邵雍诗所谓“玄酒味方淡” , 说明“玄酒”还未酿造出来或冬祭还未进行 , 也就是《复卦》的震体还未形成 , 震体未成 , 说明诗所言之仍为《坤卦》 。 “雷”是大自然的声音 , 是为“天籁” , 故称之为“大音” 。 “大音声正希” , 也说明这个震体还未形成 , 诗所言之卦仍为《坤卦》 , 而不是《复卦》 。
文章图片
邵雍这首诗很明确地告诉人们 , 仲冬之月 , 天时为子 , 子正即为冬至日 , 其所对应的消息卦就是阴极之卦《坤卦》 。 根据消息卦阴阳消息的自然规律 , 《坤卦》接下来会变成《复卦》 , 天时会由“子”改移为“丑” 。 不过 , 诗文“冬至子之半 , 天心无改移 。 一阳初动处 , 万物未生时 。 玄酒味方淡 , 大音声正希 。 ”吟咏的都是《坤卦》之象 , 而不是《复卦》之象 。 邵雍就怕浅人不识其言 , 故用诗的最后两句做强调:“此言如不信 , 更请问庖牺 。 ”包牺(伏羲氏)是八卦的创设者 , 是《周易》的首创者 , 他最懂《周易》的精髓了 , 可惜后世之人不仅没有问包栖 , 而且严重误解邵雍的诗 , 自作聪明 , 自以为是 , 把“一阳初动处”等同于“一阳已生时” , 硬是把冬至日贴上了“一阳生”的标签 , 用《复卦》来对应冬至日 , 从而误导后世 , 以讹传讹 , 产生出汗牛充栋 , 浩如烟海的错误著述 。 基础不正 , 楼必危倾;天时错位 , 其数必谬;本源不清 , 其流必浊 。 希望广大国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慎之 。
文章图片
邵雍
附:于丹《冬至大过年 , 天地一阳生》链接
【【子夏故坛】说说冬至节气,从“一阳初动处”说起】冬至大过年 , 天地一阳生_手机搜狐网
来源:(子夏故坛)
【江苏龙网】网址:/a/2020/0404/1585953142.html
标题:【子夏故坛】说说冬至节气,从“一阳初动处”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