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银行:软银自顾不暇,终于放弃“拯救”WeWork

软体银行:软银自顾不暇,终于放弃“拯救”WeWork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软银终于决定放弃WeWork了 。
据外媒报道 , 周四日本软银集团宣布决定撤回30亿美元的股票收购计划 。 这意味着WeWork创始人兼前CEO亚当·诺依曼可能失去了最后的套现机会 。 按原计划 , 诺依曼将出售在WeWork持有的9.7亿美元股份 , 该部分将由软银收购 。
软银撤回股票收购的原因是 , 双方在2019年10月达成协议后 , 出现了新的重大刑事和民事调查 , 这是软银放弃交易的原因之一 。
WeWork上市受阻 , 软银为其续命 从WeWork风光到落魄仅有一年时间 。 2019年1月 , WeWork估值高达470亿美元 , 被视作Uber之后的美股第二大IPO 。 而现在估值暴跌已经不足80亿美元 。
WeWork本应在2019年中旬上市 。 但彼时资本市场经过共享经济行业Uber和Lyft两家公司上市后暴跌的教训 , 对于共享经济行业和估值虚高产生了警惕 。
另一方面 , WeWork招股书显示 , 2019年前6个月公司亏损高达9亿美元 , 使得其商业模式能否持续遭到质疑 。 最终导致IPO计划破灭 。
随着WeWork上市无望以及估值的持续下降 , 创始人诺依曼也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身价暴跌 。 据福布斯的估计 , 2019年初诺依曼的净资产约41亿美元 , 如今的净资产大约为7.5亿美元 。 而彭博社估算 , 诺依曼的身价在一年内缩水了97% 。
WeWork是孙正义一手扶持起来的公司 。 2017年软银以44亿美元收购WeWork近五分之一的股份 , 帮助其向亚洲扩张 。 2018年 , 软银投资以认购股权形式投资40亿美元;2019年初 , 软银又向WeWork注资20亿美元……
如果本次投资完成 , 软银将持有WeWork70%到80%的股份 。
软银为Wework几次续命 , 希望能将其一手捧上IPO宝座 , 以获得投资回报 。 因此即便WeWork上市希望渺茫 , 软银仍然希望通过加码投资炒高其估值 。
在WeWork上市受阻后 , 去年10月份 , 软银同意再投资30亿美元帮助WeWork走出困境 。
根据交易 , 软银将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 。 同时 , 诺依曼同意放弃他在WeWork的投票权 。 作为交换 , 软银同意向诺依曼支付1.85亿美元的“咨询费” , 并收购诺依曼在WeWork持有的股份 。 价值约9.7亿美元 。
当前 , 由于各国都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采取了防控措施 , 共享办公鼻祖WeWork首当其冲 , 经营更加艰难 。 综合多项考虑 , 这项计划最终被软银放弃 。
明星企业皆亏损 , 软银自顾不暇 放弃WeWork虽然心痛 , 但如果继续支援下去软银恐怕“自身难保” 。
2019年11月 , 软银集团公布了十四年来首次季度运营亏损 。 报告显示 , 在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三个月里 , 公司的营业亏损总计约合65亿美元 , 大幅超过市场预期 。
另外 , 由于投资的WeWork和Uber等公司的估值下降 , 软银旗下愿景基金(Vision Fund)第二财季运营亏损为89亿美元 。
“我对这些投资的判断在许多方面都不正确 , 对此我感到很遗憾 。 ”孙正义曾反思道 。 在他看来 , 该季度业绩表现呈现了“很大的消极状态” , 也是软银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处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 。
Uber和WeWork都曾是软银投资出的明星企业 , 而现在两家公司不断的亏损令软银承担了不少损失 。 以WeWork为例 , 在短短8个月内从470亿美元缩水至78亿美元 , 使得软银所持WeWork股份价值蒸发了3740亿日元 , 约合34.7亿美元 。
而随着5月Uber上市以来 , 6月30日至9月30日期间 , 软银所持有的13% Uber股份价值已经减少了约35亿美元 。
2019年 , 孙正义和软银还是为全球估值超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提供资金的最大胆的投资者之一 。 而随着明星项目的泡沫一个个被戳破 , 软银出现持续亏损 , 美国评级机构甚至开始考虑下调软银的评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