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独舌■“她题材”来得红红火火,可女性观众真的买账吗?( 三 )


《欢乐颂》里的安迪就是如此 , 在工作上能力过人 , 在生活中却显得软弱无力 。 不管是在对自己身世的探索上 , 还是在处理公司的人际关系上 , 甚至在找寻心理依靠上 , 她都有“男内助”帮忙 。
影视独舌■“她题材”来得红红火火,可女性观众真的买账吗?
本文插图

对于职业女性的感情走向 , 荧屏的想象力似乎总是有些匮乏 。 或者走向“不婚主义”的极端 , 或者走向“爱情至上”的疯狂 。
就像曾经的偶像剧里 , “霸道总裁”总是会被曾经看不上的小女孩拯救 , 而陷入无可救药的爱情 , 国产剧里的职业女性无论在工作上多么强大 , 在遇到人生选择题时 , 也总是很难摆脱精神上对男性的依附 。
无论是将女性男性化 , 还是将女性“挂件化” , 在过去以女性为主角的电视剧中都并不少见 。
应当说 , 这种想象匮乏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主创 , 毕竟在追求通俗性与最大公约数的电视剧市场 , 这种卡通式的“独立女性”虽然不见得真实 , 却最好懂 。
影视独舌■“她题材”来得红红火火,可女性观众真的买账吗?
本文插图

但如今 , “她题材”面对的是挑剔的分众市场 , 以及对真实性、艺术性要求更高的成熟观众 。 如何体察当下女性的复杂困境 , 而不仅仅是简笔画式的勾勒 , 成为了需要攻关的创作方向 。
想要写“她” , 先要懂“她”从曾经的“大女主”到如今的女性群像剧 , 对女性生活与精神世界进行描摹的作品 , 在现实主义创作风潮的驱动下快速增长 , 并且越来越贴近当代都市生活 。
这一趋势不难理解 。 总体来说 , 都市男性的压力虽然繁重 , 但来源相对简单:养家糊口的责任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纠结 。 但当代女性所面临的 , 却是传统价值观和商业社会交织的复杂衡量体系 。
在日剧的体系中 , 这些矛盾在不同的作品里得到了分层、细腻的剖析 。
例如2019年播出的《坂道上的家》 , 从一场杀婴案的审判开始 , 尖锐地指出女性在生育和育儿过程中面对的压力;《凪的新生活》则描述一名常年压抑自己以取悦他人的女性 , 在离职后的日子里 , 如何进行自省与自我成长 。
影视独舌■“她题材”来得红红火火,可女性观众真的买账吗?
本文插图

而关于爱情抉择和婚姻困境这种更常见的题材 , 日剧中选取的角度也总是令人咋舌 。 比如 , 以出轨为切入口的《昼颜》 , 将丈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我的危险妻子》 , 以及外表光鲜内在却空虚不已的都市女性群像《东京女子图鉴》等 。
我们的女性题材剧 , 也曾想借道日剧翻拍 , 实现弯道超车 。 但从《北京女子图鉴》《问题餐厅》到《不完美的她》 , 国内版虽然想保留原剧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 却似乎无法在国内的社会生活中 , 找到合适的事件来触发相应的表达 。 原本热血、尖锐的台词 , 换了语境后变得矫揉、悬浮 。
虽然只隔着一道海 , 国内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路径 , 与日本也有所不同 。 想要做好国内的“她题材” , 除了模仿国外作品在剧情设置上的巧妙 , 更需要明白“女性意识”究竟指的是什么 。
影视独舌■“她题材”来得红红火火,可女性观众真的买账吗?
本文插图

简单来说 , 女性意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女人如何看自己” 。 也就是女性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社会地位的过程 。
二是“女人如何看世界” 。 也就是所谓的“女性视角” 。 从女性独特的感知出发 , 对社会现状进行评判和观察 , 并从女性的角度加以理解和把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