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刍』楚国末代国君负刍:接手个烂摊子,面对着大变局,背负了亡国名!( 三 )


《资治通鉴》中的顺序也是项燕公元前224年项燕先死 , 公元前223年秦军克楚 , 进楚都 , 俘虏负刍 。王翦、蒙武虏楚王负刍 , 以其地置楚郡 。
《史记》年表中也是这样的观点 , 但为什么司马迁在不同的传纪中却写得相悖 , 这个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 。楚王负刍手里亡了楚国 , 他是罪魁祸首吗?
『负刍』楚国末代国君负刍:接手个烂摊子,面对着大变局,背负了亡国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末代楚王 , 无力回天
虽然这个王位来得不正 , 是靠流血得来的 。但古时候的王室之中 , 这种事太正常了 ,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去判断他就是个小人 。在亡国一事上 , 负刍其实并没有多大责任 , 因为他接手为王时 , 天下大势已经基本明朗了 , 这个时候为王 , 更多的是争骂名 。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拿秦二世来说 , 他手里秦国亡国 , 他落下了千古骂名 。而他被杀后 , 子婴被立 , 子婴愿意被立吗?他是不愿意的 , 但是他有什么办法?他看出天下大势 , 秦已经是强弩之末 , 谁当王谁会倒霉 , 可是他仍然被立了 。
负刍这边是他争取上的 , 或者说他是流血争夺上的 , 但他面对的是气势正盛的秦军 。而楚国呢?虽然有大将项燕支撑 , 但整体国力和气势上已经输了秦军 。
假如这个时候换个楚王 , 或者说有大将支撑 , 会不会阻挡秦军?答案是不能的!有出色的将领也只能延缓秦军的步伐 , 但最终还是会被克 。赢政是千古一帝 , 但克六国决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 秦国两百多年、三十多代君王的努力 , 他们制定的目标是明确的 , 这三十余代君王 , 几乎全都是奋发图强之人 , 这是非常可怕的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如此的贯彻 , 这种自律和使命感是让人震撼的 。
他们身处西部边陲而眼望东方 , 前期受尽了山东诸国的白眼和轻视 , 可是他们没有妄自菲薄 , 而是咬牙自强 , 先期只是求生存 , 中期到秦孝公时已经明确了称霸的决心 。商君变法本是学的别国 , 而且他的变法内容也是从别人手里写的 , 但创始人在别的国家都没有彻底变法成功 , 唯商君在秦国成功了 , 为什么?跟秦孝公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
秦国想要强大 , 他们自强、自立 , 为了这些目标 , 他们可以放弃很多东西 , 包括自己的欲望 , 这难道不可怕吗?当一个人坐在王位上 , 他难免会目空一切 , 可秦国呢?他们眼睛盯着山东诸国 , 一刻也不懈怠的向着这些目标前进 , 他们明白在自己手里完不成 , 那么就为后代打基础 。
『负刍』楚国末代国君负刍:接手个烂摊子,面对着大变局,背负了亡国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此两百多年 , 如此三十代君王 , 到了赢政手里终于得以实现 。而反观其它的那些国家 , 当秦国在奋发图强时 , 他们开始内部猜忌 , 打压大臣 , 兄弟互残 。赵国就出了个赵武灵王 , 最后却饿死了 。楚国呢?前期也是奋发图强 , 他们本来有希望和做秦国所做之事的 , 但是从楚平王开始 , 王室开始穷奢极欲 , 开始把眼睛盯上了天空 , 再不看下面的黎民百姓 , 也不看天下形势 , 那个时候 , 已经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
所以 , 兴盛和灭亡都有原因 , 而且是长久的积累 。水到渠成是啥?水到了自然有渠是不假 , 但是前提是得有一个流水的方向 , 秦国有方向 , 所以水到渠成 , 而诸国在后期都根本没有方向 , 水乱流而无法成渠 , 又如何跟秦国抗争?
我们说负刍亡国是有责任 , 但全部责任并不在他 , 这些责任应该向上追 , 当楚国贵族的眼睛离开黎民百姓和天下大势时 , 就预示了公无前223年的被破 。古人这种时候常仰天长叹:如此灭亡 , 岂非天意?
遥想当年 , 楚灵王在申会合天下诸侯 , 志得意满的问周王室九鼎 , 他可曾想过楚国有今天?他不能明白 , 这些都是他种下的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