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清明节“云祭相思”追忆先人( 三 )
北青报:整个设计的过程花了多长时间?
王静:我们从3月20日左右开始策划 。 核心策划团队除了我之外还有董子毅、刘拓两位老师 。 我们不希望这场代祭追思会有多么华丽 , 只希望能够走到人们心里去 , 去尝试通过一些细节来表现 。 比如我希望营造一种在脑海中浮现内心话语的效果 , 想把家属寄语投影在天花板上 , 我们就不断地跟技术团队沟通 , 一开始想用投影仪 , 但是效果不好 , 后来我们决定用全息投影 , 文字可以像弹幕一样在天上飘过 , 就像在云端一样 。 另外 , 逝者的名字会打在墙上 , 用的是3D投影 , 每一个字都是由数万个小点组成 。 本来一开始计划用大屏幕 , 但是发现特别占空间 , 最后决定还是用3D投影的形式 , 还有情景再现中女儿口中说的一桌子菜 , 我们也用3D投影的形式做了出来 , 更加真实、立体 。 所有的表现形式我们都在不断地完善 , 直到追思仪式的前一天 , 我们还在跟技术团队沟通 , 修改细节 。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 , 但我们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去设计、打磨 。
北青报:通过这种代祭追思仪式 , 您希望达到怎样的目的?
王静:一方面 , 这是清明追忆先人、抒发情感的方式 。 另一方面 , 很多人因为疫情不能相聚 , 我们通过线上的追思直播把大家聚在了一起 。 这个时候 , 他们也许就会在代祭追思结束后直接拿起电话 , 给亲人互相告慰 , 这就是一种家庭情感的凝聚 。
另外 , 此次“云”代祭追思活动也是探索“互联网+”殡葬服务的一次尝试 。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 , 倡导市民更多尝试网络祭奠、组织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绿色低碳的祭祀方式 。 这些年我们八宝山殡仪馆一直在探讨生命文化教育 , 我们一直服务于生命 。 服务逝者仅仅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 其实我们更多的是服务好活着的人 , 就是服务好逝者家属 。 我们和他们聊的是一个个生命个体 , 不管他是孩子也好 , 长辈也好 , 他们对于家庭而言都是重中之重 。 我们希望能够服务好每一个生命体 , 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得通透一些 。
文/本报采访人员 蒋若静
摄影/本报采访人员 魏彤
推荐阅读
- 这个新来的“副校长”,工作有些特殊!
- 疫情之下的建军节,伊朗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阅兵式……
- 新华时评:看懂这份特殊“成绩单”
- 新华时评:看懂这份特殊“成绩单”
- 『成绩单』新华时评:看懂这份特殊“成绩单”
- 「经济」新华时评:看懂这份特殊“成绩单”
- 「注意了!这个特殊号码,关乎“头等大事”」注意了!这个特殊号码,关乎“头等大事”
- 注意了!这个特殊号码,关乎“头等大事”
- 注意了!这个特殊号码,关乎“头等大事”
- 『国家安全机关』注意了!这个特殊号码,关乎“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