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有哪些传奇女性( 四 )


中外有哪些传奇女性
为纪念李霞卿 1939 年环美慈善飞行发行的明信片,她身后是史汀生 SR-9B 飞机。飞天的世人之路18 世纪晚期,索菲·布朗夏尔风靡法国一时。她生于 1778 年,弱柳扶风沉默寡言是她通常给人们的印象,长大后她第一次与让-皮埃尔共同搭乘热气球升空时,她像解锁封印一样一改往昔做派,在气球上大呼:「这真是好得没治了」!之后,她也没治了一般热爱上了气球表演,并被拿破仑一世御封为「节庆飞天卿」,从此,人们数度目睹她夜间飞行、燃放烟火、高空杂技甚至诱人穿着。
她最后因飞行香消玉殒,19 世纪法国《航空》杂志评论她的身故是那个航空时代令人印象深刻的悲剧,可见其影响力之巨。
气球时代不久为飞机时代所代替。女飞天的角色逐渐确定为女飞行员这一固定称呼。比起气球时代科普未完的情境,新的时代中,女飞行员的角色由天空落地人间,为人熟知。
去看一场女飞行员的表演,已然寻常。
事实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女飞行员的时髦意味多过它所蕴含的技术含量。20 年代曾驾机环飞中国的刘沛泉同夫人举行空中婚礼轰动一时,而学成归来的林鹏侠同她所著《西北行》世人则知之甚少;云南航校培养出来的朝鲜人权基玉后来被誉为「韩国航空祖母」,同飞行社毕业的女学生杨瑾殉,想飞却没人同意,只能按部就班依旧做一个文员而已。
所以当李霞卿学飞完成,再度返回祖国时,她便是一枚绝对的时尚 icon(大咖明星),一言一行,都令数万少女美妇倾倒。也就是这样的吸引力,使她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中国近代女飞行员。
飞行界的时尚 icon李霞卿曾以李旦旦之名风靡滬上影界。至于缘何取名李旦旦,一来她出身革命世家,她的祖母是革命党中著名的「革命少奶奶」徐慕兰,姑祖母是黄兴的夫人徐宗汉。踏入父亲旗下的影业公司时,不仅接连拍摄大片并任重要角色,其父还以旗下公司杂志频繁刊登女儿玉照,邹鲁(对,就是那位写下《中国国民党党史》的元老级人物)更专门向世人介绍李旦旦之名的缘由:「人皆知凤山将军之死,不知为一弱冠少年所为,盖即女士(李旦旦)之生父李应生也。应生既定谋行炸,常抱一乳儿嬉游以避人耳目,此即女士也。」李应生为纪念他的革命生涯,因此为女儿取名李旦旦。广州起义失败后,李应生和同是革命党人的弟弟李沛基潜入广州,在黄兴的指挥下,炸死了当时刚到广州的清政府广州将军凤山。
踏入影坛的李旦旦不过年方 14 岁,她绝对是传说中富养姑娘的代表作品。童年时,居住广东一隅,她身旁是各种姨母姐妹,衣香鬓影,环佩叮当,反倒教会了她最难得的审美。因此,不论她以李旦旦之名亮相银幕,还是以李霞卿之名一飞冲天,优雅的谈吐打扮,一直与她女飞行员的称谓互抢威风。人们一边惊讶于她放弃五光十色的演员身份而奋战蓝天,一边又忍不住观察她的容貌打扮。在当时消息传播并不通畅的民国,李霞卿已然是绝对的话题人物。
声名鹊起不久,李旦旦却归隐放洋。报纸报道她已同外交人员郑白峰结婚,不久赴瑞士定居。一段时间以来,李旦旦便隐没不见消息了。只是零星的,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网友的回复
苗晓红摆出了一个驾驶飞机的动作。只见她右拳收紧,仿佛握着操纵杆,左手掌心向下,向前伸出,模拟着飞机的飞行姿态。眼前的饭桌,一下子变成了 1987 年深秋的北京西郊机场。而她眼神里突然闪现出的光芒,专注、决绝,让时间又回到了那个万分紧张的凌晨。
姐妹那是中国空军女飞行员苗晓红的最后一次历险。深夜,她接到紧急任务,和机组的同志们驾「三叉戟」飞机从西郊机场飞赴山海关,接一位突发重病的老红军回京急救。机组接上患者,返回西郊机场准备降落的时候,已是凌晨,地面突然起了大雾。驾驶舱外,一片迷茫,什么都看不见。「平时我们想要安全降落,最低能见度要求不能低于 1000 米。北京深秋的大雾太厉害,当时能见度不到 500 米。」苗晓红说。她的耳机中传来了团长的声音,所有引导设备都已为机组打开,实在降不下来,可以备降南苑机场。
中外有哪些传奇女性
可是苗晓红心里很清楚,301 医院的医护人员、救护车已在西郊机场就位,如果飞机转去南苑机场降落,医护人员从西郊赶过去,再接上病人回医院救治,至少要折腾一小时以上。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到时候能不能救过来,非常难说。她和机组同志们商量了一下,大家横下一条心,有一丝希望,也要把飞机降到西郊机场。
苗晓红只能按仪表指示飞行,同时不断与地面雷达指挥员联系,调整航线。飞机在浓雾中一点点下滑,降低高度、速度,她却始终留有余地,不敢把油门收到底。一旦不能降落,她就必须立即推油门加速,把飞机拉起来,否则以这么低的高度和速度,随时有可能摔机,连紧急处置的机会都没有。
空气仿佛凝固,煎熬着机上所有的人。终于,沿着飞机下滑的延长线,隐约出现了一溜微弱的灯光。引导灯!跑道!看到跑道!就在前方只有 300 米的地方!
苗晓红赶快收紧油门!飞机终于降落在跑道上,减速……机组按照引导指令退出跑道,把飞机滑行到停机位停稳,大雾依然浓密。等患者下了飞机,苗晓红这才发现自己已是一身冷汗,连内衣都湿透了。
苗晓红,1937 年 4 月出生在山东临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培训的第二批女飞行员之一,而将她们带上飞行之路的人,有很多属于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女飞行员。私下里,她们被后来培养的女飞行员尊称为「大姐」。以此类推,第二批女飞行员,包括苗晓红本人,就成了「二姐」。苗晓红说,如今老战友们在微信群里聊天,还「大姐」「二姐」这么互相叫着。
中外有哪些传奇女性
中外有哪些传奇女性
1952 年 3 月 8 日「国际妇女节」,第一批女飞行员曾驾驶 6 架里-2 飞机,从西郊机场起飞,经丰台、杨村、通县,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首都人民的检阅,引起轰动。这次受阅飞行,成为当年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记入了新中国航空史册。
那年,苗晓红还在山东济南读初二,这个看似柔弱的小姑娘平常就爱读书,《一个女领航员的日记》等苏联文学作品是她的最爱。她梦想自己有—天也能飞上蓝天,可自己那么纤弱文静,这该是一个多么遥不可及的梦啊!
也是在 1952 年,远在湖南桃源,一位叫何孝明的初中男生逛书店。一幅宣传画映入了他的眼帘,画面上领头的那位女飞行员,面孔潇洒帅气,深深打动了他。这位平常就喜欢航空和飞机的男孩儿买下了这张画,回家把它挂在床头。画中人,叫伍竹迪,是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中的佼佼者。
山东的女孩兒,湖南的男孩儿,当年绝对想不到,新中国首批飞天神女将怎样塑造他们的命运,而画中人又将怎样改变他们的人生。
奇遇《航空知识》杂志曾在 1960 年第 3 期以图文报道的形式,记录了第一批女飞行员的成长。从这期杂志封二照片的截图中,苗晓红一眼就认出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 3 位「大姐」——陈志英、秦桂芳、伍竹迪,以及与自己同期的战友俞亚琴。画面里的她们,面庞依然年轻稚嫩。有一个细节,苗晓红称呼陈志英时用的是一个外号——「大旗」。
苗晓红 4 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往济南的姑姑家寄养。父亲念过私塾,对她的教育很重视,希望她有一天能考上大学。而姑姑没有自己的孩子,家里开了一家小面粉厂,经济条件不错,可以保证这个侄女把书读下去。可是架不住这孩子人小心大。
中外有哪些传奇女性
中外有哪些传奇女性
1956 年,已经读高中的苗晓红借着空军来学校招收飞行员的机会,背着父亲偷偷报了名,自己都没想到居然能顺利通过体检,被录取了,进入位于徐州的空军第 5 航空预备学校(简称五预校)学习。父亲闻讯勃然大怒,以断绝父女关系相逼,让女儿回济南念书。而倔强的苗晓红一赌气,一条道跑到黑,憋着两年没给父亲写信。其实她无时不在挂念着父亲,只是心里暗暗攒劲,必须学出个样让父亲看看。
军校里,战友们的关系融洽而单纯。苗晓红说她喜欢这种奖惩分明、每天都很充实的日子。她们那批选上来的女学员有 140 人。这期间,第一批女飞行员周真明、邱以群来到学校看望新学员。苗晓红就是坐着两位女飞大姐驾驶的里一 2 飞机,第一次体验了飞行,结果被颠簸的气流折腾到吐。苗晓红一直忘不了周大姐鼓励她的话:「相信自己!你一定能飞出来!」
从五预校毕业,跨进空军第 2 航空学校(简称二航校,当时校址在长春)大门的女学员是 1 16 人。经过层层淘汰,真正能进入外场学习的,只有 44 人,这里最后真正能学习飞行的只剩下 21 人。在二航校,陈志英走进了苗晓红的人生。
中外有哪些传奇女性
即便在第一批女飞行员中,陈志英也是响当当的大姐。「陈志英可以说是我的飞行启蒙老师。在第一批女飞行员里,她素质全面,第一个提升到中队长。她为人非常亲和,和大家相处得特别好,领导也特别信任她,所以我们都叫她『大旗』——女飞行员的一面旗帜。我们第二批女飞行员进到二航校学习的时候,空军专门让她和女领航员魏砾来长春,对我们『传帮带』,也就是培训我们。」苗晓红对陈志英的思念很浓,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