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石达开兵败四川的偶然与必然!

1863年5月14日黎明时分,石达开大军约3万人到达大渡河南岸紫打地(今安顺场)。紫打地是大渡河上一个比较重要的渡口,方便征集渡河工具,可惜由于清军采取了坚壁清野政策,太平军在紫打地并没有找到大军渡河所需船只。当天石达开派出小部队渡河,到北岸的上下游各地进行侦察,没有发现任何敌情后又返回。同时,经向当地百姓打听,此时离雨季洪水来临至少还有个把月时间。鉴于这些情况,石达开决定在南岸停留三天,一方面征集各种渡河工具,一方面做些准备工作。【 「大渡河」石达开兵败四川的偶然与必然!】

文章图片
5月17日太平军渡河准备工作完成,先进行了小规模试渡。不巧的时,此时北岸清军总兵唐友耕部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清军对渡河部队一通射击,渡河太平军被迫退回。5月21日在进行了更为充分的准备后,太平军选出五千精锐,集结船筏,开始大规模抢渡,正当渡河大军已过河中心,眼看就要胜利在望,突然间洪峰来了,一下子就将渡河的船阀冲毁,五千精锐全部落水,无一生还!原来是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洪水提前来临,让人扼腕叹息啊!

文章图片
5月22日,太平军转而向西抢渡松林小河,遗憾的是河水也已经暴涨,致命的是洪水来自附近高山融化的积雪,水温极低,人一下水很快被冻麻木,还是无法渡河。5月23日太平军向松林小河河口以上10里的磨坊沟抢渡,还是无法过河。6月3日夜间全军孤注一掷,分乘船筏猛扑大渡河和松林小河,由于滔滔洪水和清军抵抗仍旧毫无进展。

文章图片
无奈之下,石达开打算用重金收买扼守松林小河的土司王应元以求借道,未遂。6月9日在与王应元两次谈判没有结果后,石达开遂决定冒死向东突围。此时他们已经困守紫打地二十多天,因作战、洪水、缺粮与疾病,部队减员80?能参加突围只有6000余人,已经是溃不成军。6月11日残部的突围行动又被老鸦漩水势所阻,突围也无望。太平军因为断粮多日,马匹、树叶这些能吃不能吃的都早已吃光,全军已经陷入绝境,军心涣散。参照以往太平军的表现,这种情况私底下可能已经有人谋划擒拿石达开投降清军的可能。就在此时,四川总督骆秉章派遣都司王松林前来劝降,无路可退的石达开为了保全这最后数千名太平军,打算向清军投降(一说是诈降)。谈判结果是这6000名太平军立即遣散4000人,留下的2000人仍然携带自己的武器,暂时移驻大树堡(石达开要保留这些人马,估计想卷土重来,由此判断可能是诈降)。但这些都是他的幻想,6月13日唐友耕从大渡河北岸过河袭击,强行带走了石达开等5人,并在夜间袭击大树堡,2000名太平军大部分被屠杀。而石达开本人也被唐友耕解送成都,6月27日 石达开在成都英勇就义。

文章图片
石达开在大渡河畔全军覆灭的命运直接原因是大渡河百年一遇的提前涨水,的确是非常偶然,运气差到了极点。但石达开的这期间的表现也很不合理:他为何不在第一时间派人去对岸组织防御,甚至连过河侦察的小分队也撤回了南岸,如果一到了紫打地就立即组织搜集船只和砍伐树木制作船阀过河,在清军尚未赶到的这三天的时间内组织几千人渡河应该没有问题, 在对岸有接应的前提下渡河,即使清军赶到了也不会太被动。在南岸整整停留3天没有作为究竟为何呢?

文章图片
如果运气不是特别差,石达开部能顺利渡河,那么前景又如何呢?石达开此时入川,早已错过了最佳时机。1859年10月,四川境内爆发李永和(又名李短鞑)、蓝大顺起义,起义大军攻占了川南川西许多重镇,起义军的规模达到了30余万人。1861年清廷派湖南巡抚骆秉章率湘军万余人入川镇压,老奸巨猾的骆秉章很快就分化瓦解了这支义军,1862年就已经被基本剿灭。如果石达开能在不晚于1861年进川和这个队伍联手的话,很有可能在四川开辟出一块新天地。


推荐阅读